且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哪些解释( 三 )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
6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1 作动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2 结构助词“的”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作代词 A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B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C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D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
7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其 #qí
释义 ①它(他、她),它(他、她)们,它(他、她)的,它(他、她)们的:听其自然|出其不意|名副其实|各得其所 。②那;那样:其中|其次|确有其事 。③虚指,没有实在意义:极其珍贵|忘其所以 。④词尾:尤其|极其 。
其间#qíjiān ①那中间;其中 。②一个时间段 。
〖例句〗马老离开故乡有20多年了,其间只回来过一次 。
其乐无穷 #qí lè wú qióng 形容含意深刻,使人回味无尽 。
〖例句〗漫步在花的海洋里,真是其乐无穷 。
其实 #qíshí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
〖例句〗 这座山看起来险峻,其实一点都不难爬 。
其他 #qítā 别的事物 。
〖例句〗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
其余 #qíyú 剩下的 。
【且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哪些解释】 〖例句〗这次英语测评,全班一半以上同学得了优,其余的同学得了良 。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其〈名〉
通“期” 。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 。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 。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 。本义:簸箕 。今字作“箕” 。“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 。――《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 。劝~自力 。促~成功 。人尽~才 。各得~所 。
⒉指示代词 。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 。确有~事 。
⒊连词 。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
⒋文言助词 。〈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 。夸夸~谈 。
其jī 1助词 。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 。汉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
其jì 1助词 。常用在"彼"之后 。
8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例句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