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盆地的气候条件极为干旱,地面径流比较缺乏 。盆地北面由冰雪和降雨补给的天山水系以数十条山谷河流形式流向盆地 。其中主要的河流按自东向西排列顺序有卡尔齐,柯柯亚、二唐沟、克郎沟、煤窑沟、塔尔浪沟、大河沿、白杨河的阿拉沟等 。年总径流量仅有6.65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21 1米3/秒 。其中最大的白杨河年平均流量只有7.29米3/秒 。这些河流的特点除具有流量不大,洪枯悬殊外,并在出山口后,因河床经过戈壁砾石地带,大多渗入地下,补给了地下水的径流 。但因盆地中部火焰山背斜构造多属泥质页岩、透水性极差,起到了地下坝的作用,阻止了地下水向南流入盆地,从而使火焰山北麓,出现了不少由回归潜水形成的高水位地带 。并在火焰山所有缺口处形成了一系列的泉水沟 。其中主要有:苏北沟、连木沁沟、木头沟、葡萄沟、桃尔沟、牙尔奶子沟、大草湖等 。泉水流量非常丰富,共计年径流量为3.54亿立方米 。这些泉水流出火焰山后,又一次重复渗入地下,补给了火焰山南部盆地的地下径流 。最后排泄于盆地中心的艾丁湖 。该湖面积约为1 OO平方公里,如按年蒸发量为3000毫米计算,一年内蒸发消耗水量即为3.O亿立方米 。按吐鲁番水利局资料,目前吐鲁番盆地的有水坎儿井共计有1177条,年开采平均流量为l8.57米3/秒 。即年径流量已达585亿立方米 。
根据上述数字来看,已利用的泉水和坎儿井水的水量加上湖面蒸发的水量远远超过了地面径流量 。即使以泉水作为回归水论,可以不计,而坎儿井开采水量和艾丁湖的蒸发量之和也是大于天山水系的地面径流量 。由此证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除了河床渗漏为主以外,尚有天山山区古生代岩层裂隙水的补给,所以说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加上地面坡度特大等情况,从而构成了开挖坎儿井在自然条件上的可能性 。
2.生产发展的需要性
从生产发展条件来看,吐鲁番盆地远在古代汉唐时期就是欧亚交通的孔道、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地,虽然该地区气候干旱且地面水源非常缺乏,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源和充沛的天然泉水、致使冲积扇缘以下的土地尽是肥美的绿洲 。气候非常炎热,热能资源丰富,无霜期长达2 30天以上,实属农业发展的理想地区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天然的泉水进行着农业生产,不但种植着一般的粮食、油料作物,而且发展着棉花、葡萄、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
这里的农业生产不仅具有着经济上的重要意义,而且具有着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意义 。因此,农业生产上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人们开发出更多的地下水源,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就是劳动人民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历史,通过千百年生产劳动的实践和内外文化技术经验的交流,人们终于逐步地找到了一种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最好形式——坎儿井 。
3.经济技术的合理性
吐鲁番盆地虽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能源,但直到今天尚未大力开采利用 。因此不仅对在古代开挖坎儿井的经济技术条件上有着很大的限制,就是在今天,开挖坎儿井中的动力机械设备仍然是十分缺乏 。电力供应也很少,钢材水泥也是远地运输而来 。这些条件给修建地面水的水利工程带来了很大困难 。但是坎儿井的取水形式,既可节省土方工程,又可长年供水不断,且当地人民在炎热的地区久居生活,素有修窑筑洞的习惯和经验 。另外人们在掏挖泉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现坎儿井形式的地下渠道,不但可以防止风沙侵袭,而且可以减少蒸发损失,工程材料应用不多,操作技术亦颇简易,容易为当地群众所掌握 。这对克服当地经济技术上各种困难有很大方便,因此,远在古代经济技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采用坎儿井方式开采利用地下水,就更加显得经济合理了 。
综上所述,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的形成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即:
① 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上,由于干旱少雨,地面水源缺乏,人们要生产、生活就不得不重视开发利用地下水 。同时,当地的地下水因有高山补给,所以储量丰富 。地面坡度又陡,有利于修建坎儿井工程,开采出丰富的地下水源,自流灌溉农田和解决人畜饮用 。
② 在当时的生产发展上,由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要求,以及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传播,逼使人们必须进一步设法增大地下水的开采量,扩大灌溉面积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因而对引泉结构必须进行改良,采取挖洞延伸以增大其出水量 。这样就逐步形成了雏形的坎儿井取水方式 。
- 打印机供墨系统小故障的解决办法 供墨系统存在问题怎么解决
- 手机电话录音文件夹路径 小米手机的录音文件保存在哪里
- 坎儿井的竖井做什么用
- 酷狗听歌缓存在电脑哪里
- 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男闺蜜真的存在吗 怎样才算男闺蜜
- 哈密瓜哪儿生产
- 买家支付宝帐号不存在是什么意思
- 打嗝频繁发作可能存在疾病隐患
- 微信打开文件存储位置教程 微信文件存在手机哪个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