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1、美术教师素质的提高:美术教师的知识面必须宽广,要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知识;2、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际的调查,摸清不同学生的欣赏要求;3、应强调学生对作品的直觉感受: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品;4、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要求: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 。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 。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和彩色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反映强烈 。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 。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 。如小学美术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0课《迷人的动画片》就是关于“动画片、卡通画”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形形色色的世界》等等 。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 。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
2、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 。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如在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我也是美术大师》一课中,有的学生认为西班牙画家米罗的画不好看,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 。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 。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 。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大师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再讲几何色块组合画面时要注意的地方时,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