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瓷器怎么鉴定真假( 五 )


总之 , 辨别胎釉既要用眼来辨其色泽、厚薄、片纹、气泡 , 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 , 用指扣敲以察音响 。必须耳、目 , 手三者并用 。
一般来说 , 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 。例如 , 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 , 又称原始青瓷 , 是青瓷的低级阶段 , 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 , 胎质坚硬 , 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 , 釉层较薄 , 厚薄不均 。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 。据传说 , 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 , 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 , 这般颜色作将来 。”所以 , 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 。这种釉釉色莹润 , 施釉较薄 , 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 。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 , 是青釉中的代表作 。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 。釉层较厚 , 釉面光亮 , 玻化程度高 , 釉面不开纹片 , 质莹如玉 , 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 。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 , 釉质肥厚 , 润如堆脂 , 纯白似玉 , 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 , 胎质细腻 , 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 。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 。这一特征 , 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
明代宣德年间 , 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 , 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 。同一器皿 , 永乐胎厚 , 宣德胎薄 。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 , 露胎处常有红色点 , 俗称“火石红斑” , 还有铁锈斑点 。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 , 胎色细白 , 胎质纯净 , 细腻坚硬 , 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 , 它的胎体最重 。此外 , 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 , 往往施两种白釉 , 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 , 其釉较稀薄 , 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 。器身施亮青釉 , 其釉莹润光亮 , 胎釉结合极坚密 。一件器皿施两种釉 , 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 , 是我们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