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邱氏名人( 二 )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 。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 。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
丘姓源远流长,发源于山东,丘、邱(Qiū)姓同源 。

丘(Qiū)姓源出

1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齐国缔造者姜太公之子姜木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2源于姒姓,出自夏帝少康之幼子的后裔,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3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宛丘,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4源于鲜卑族,出自汉朝时期辽东鲜卑乌桓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高辛氏,出自远古喾帝之臣咸丘黑,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9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邾国居地名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10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籍丘,属于以地名为氏 。11源于官位,出自古代军制官员丘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12源于官位,出自古代户甲制度官员丘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13源于复姓,出自春秋时期诸多复姓,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

得姓始祖

姜木(丘木)、姒巫(公子巫) 。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 。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 。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为得姓始祖 。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木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丘(邱)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且因官职、因地名为氏者远多于血缘丘(邱)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 。

丘、邱二氏实为一氏,邱氏是清朝雍正皇帝下诏所改避讳(孔丘)名字所改的丘(邱)氏族人 。丘(邱)氏一族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氏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穆,世居河南卫辉府封丘县 。秦汉时期,陕西、浙江、内蒙等省均有丘氏 。西汉陕西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浙江吴兴),后成吴兴一带望族 。此期间,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 。东汉应劭所作《汉书·楚元王传注》载“邱,姓也 。”可见,丘(邱)氏一族最迟出现于汉朝 。

汉朝以后,偶有丘(邱)氏族人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氏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 。魏、晋、南北朝时,河南光州固始丘氏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 。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 。另外,此期陕西扶风一带丘(邱)氏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唐朝时期,有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丘(邱)氏族人有随行者 。宋朝时期,福建有较多丘(邱)氏族人居住 。上述入闽八族中丘(邱)氏族人有入粤分支,居广东饶平、梅县、龙川各地 。北宋中叶,河南丘休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 。明朝时期,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邱)氏族人的聚居点 。丘休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 。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邱)氏移民入居 。清朝初期,入台者多出闽、粤之地,此二地丘(邱)氏族人又多属丘休秀派下 。在清雍正三年,雍正皇帝下诏避孔丘名讳,天下丘氏多改姓邱,至此,丘(邱)氏始成一大姓氏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