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的意思

举,举行,实行 。亡,逃跑,逃走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意思是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这句话出自《陈涉世家》 。
陈涉世家节选
原文: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翻译: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
举的基本字义
1、向上抬,向上托:举头 。举手 。举重 。举棋不定 。
2、动作行为:举止 。轻而易举 。
3、发起,兴办:举义 。举办 。创举 。
4、提出:举要 。举例 。
5、推选,推荐:推举 。荐举 。
6、全:举国 。举世 。举家 。
7、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举 。举人 。一举成名 。
8、攻克:“一战而举鄢、郢” 。
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的翻译一、译文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在《 史记·陈涉世家》 中,记载陈胜的话说:“今天,逃跑也是一死,造反也是一死,与其坐着等死,何不为国而死?”又说道;“十个戍边者中,有六七个都逃脱不了死的厄运,况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就得使天下知其大名!”连用了七个‘死”字 。
《 汉书》 也沿袭它这种用字法,《汉书·沟洫志》 记载贾让的《 治河策》 中说:“黄河从河内(今河南武阶)向北流到黎阳(今河南浚县),以此筑起石堤,使黄河折而流向东郡〔 今河南璞阳)的平刚;又筑起石堤,使黄河折而流向黎阳观一带;
又筑起石提,使黄河折而流向东郡渡口北;又筑起石堤,使黄河折向西北到魏郡(今河北临漳南)的昭阳;又筑起石提,使黄河折流向东北,百余里内,黄河向西拐了二个弯,向东拐了三个弯,”这段文字共用了五个“石堤” 。
但并不让人感到重复冗杂,这种文笔不是后人循规蹈矩,如法炮制所能达到的 。
二、原文
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叠用七死字,《汉书》因之 。
《汉书·沟洫志》载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 。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 。”
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黑畦径所能到也 。
三、出处
《容斋随笔》·《汉书用字》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 。《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 。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 。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 。
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
二、作品赏析
《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 。
三、作者简介
洪迈(1123年—1202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 。洪皓第三子 。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 。
卒年八十,谥“文敏” 。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用字
文言文举什么意思1 文言文举是什么意思“举”在文言文中可表示举起、拿、起身、推举等意思 。
①举起;擎起 。《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
译文: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