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于表面是什么意思( 二 )



想要对“问题的核心”获得认知上的了解,我们就必须构建出一套有效的思考模式,这是深度思考的根本 。

这套思考模式的步骤有三个:

第一步,找出问题所在;

第二步,分析问题根本;

第三步,解决问题方案 。

换言之,当我们面对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思考并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然后懂动用各种资源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

在这三个步骤当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无法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自然就完成不了后面两个步骤 。

那怎么才能够找到问题所在呢?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通常都会用到“假设”这个思考方法 。

“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被问题的表象影响到,从而更好地深挖问题 。当问题的范围一再通过假设而被缩小,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对问题进行界定,找到关键的核心之处 。

例如我们想要解决“找一份好工作”这个目标,我们要怎么做呢?

很明显,“好工作”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描述,如果不对这个概念做进一步的定义,我们就很难解决到这个问题,只会继续运用惯性思维,认为“只要是工资高的都是好工作” 。

问题是,每个月两万元的工资,让你每天搬砖十二个小时,你愿意去做吗?

当然,不同的人,对于“好工作”的定义不同,你就需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针对性对这个问题进行清晰的界定,从而让自己找工作时更加顺利 。

这时,你就可以运用“假设”,去深挖问题了 。你可以进行如下的假设:

这份工作的工资,能不能保障到我的基本生活呢?

所处的行业,是否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我能从工作中获利?

我能不能从这份工作中获得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公司的制度和人员架构是否靠谱,不会因为繁琐的人际关系而烦恼?

如果你认为这些条件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那么这些因素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 。只要你把握好这些问题的核心,那你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就会大大增高 。

当你针对“好工作”提出这些假设问题后,你是不是开始有意识地缩小找工作的范围呢?从而对于找什么工作,而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假设”的功用,还不止于此 。

由于思维惯性使然,大多数人在看问题时,其注意力往往只会放在问题的表象上,看不见核心的问题 。

正因为我们看到的很多问题,往往只是一个表象,属于冰山一角 。通过假设,我们就能够推断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其他更为重要的信息 。

这里运用假设会有一个流程,就是:

1,假设——验证——排除;

2,假设——验证——排除;

3,假设——验证——确定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

例如下图中的小谜题,你要通过上下左右的方式移动停车场里的货车,从而让红色的小车离开停车场呢?

如果运用直觉思维,我们随意摸索尝试就行了,但如果有步数的限制,让你在十步之内移走红色小车,这时你就需要运用假设来进行思考,让每一步的操作,就真正发挥作用 。

好比假设移动右方的货车,能不能腾出通道给红色小车走?然后基于这个假设,你去尝试进行验证 。

验证之后,你发现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你就继续第二轮的假设 。继续移动上方的货车,又会不会腾出空间给小车走呢?

如果问题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景着,说明你的假设正在起作用,反之,你就需要重新调整你的假设了 。

通过这种反复的假设和验证,你就会慢慢缩小问题的范围,最终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

现在我们已经把握到问题的核心了,那怎么分析问题,构思出解决方案呢?

前面说了,认知局限,是阻碍我们解决问题的一大因素 。当我们对于某些问题,没有相关的认知经验,我们自然就很难去分析问题 。

构建我们的认知思维的,通常有两种智力模式:

第一,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第二,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

简单来说,流体智力是我们与生俱来运用机体的能力,即个体禀赋,这些禀赋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如有些人认路很厉害,有些人缺乏空间感等,都是属于流体智力 。

而晶体智力,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实践中,通过积累经验而获得的一种认知能力,例如一些我们熟知的技能,语言表达、判断思考和知识运用等能力,后天的学习就可以让这些技能获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