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孔子的异同( 二 )


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与孟子有何异同1、孔子的修身之道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相对 。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可以说这是孔子对于自身的道德修养的不同层次的划分 。在君子之上,就是圣人,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精神楷模和向往,君子是一般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 。孔子所谈到的人们所谈到的关于君子的品行和要求就是强调自身修养 。孔子思想以“仁”为精神内核,以“礼”为外在约束,以求达到“和谐”世界 。“仁”与“礼”也是君子所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品格 。孔子认为,做一个仁人君子一方面要陶冶情操,,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刚正的人 。另一方面,君子还要学习知识,造就治国经邦的本领 。两者相辅相成 。孔子很喜欢颜回,认为他粗茶淡饭,褐衣简居,也能不迁怒,安贫乐道,也是君子式儒者的典型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说的也就是颜回能恒久地遵守仁义道德 。君子最重要的是知仁、行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可见孔子是把仁放在第一位的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解说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有个脑筋急转弯是这么说的: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孔子的子在左边,孟子的子在上边 。当然,开个玩笑而已 。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他们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质上两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
首先是两人的性格上 。孔子幼年家里贫穷,他的满腹才华,基本都是靠自学 。他向长者请教学问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 。他教育学生,总是不厌其烦 。甚至连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拜他为师 。而孟子则不同,孟子的性格较刚烈,愤世嫉俗 。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和孔子有所不同 。孔子时期还是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尚未完全崩坏,而到了孟子的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礼乐全部抛到了脑后 。孟子自视为救国救民的济世能人,他看到诸侯交战,百姓饿殍遍野,其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话 。
其次,两人对仁义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础上,他提出的仁,还只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义更加形象化了,对仁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
第三,从施政角度来说,孔子比较偏向于复古 。他提倡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他对礼乐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 。而孟子则比较激进,在他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施行暴政的君王总是一语中的,表现了他朗朗正气 。
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师爷了 。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自然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
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贤,孟子认为所有的圣贤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对孔子推崇备至 。他曾经非常遗憾自己晚出生了几十年,无法亲自当面向孔子讨教学问,无法亲身领会孔子的智慧 。于是孟子就效仿孔子周游历国,当然了他的声望比不上孔子,所以无法带着众多的弟子一起,但是他不辞辛苦,常常形单影只与各国的国君和大臣们辩论,极力推销儒家的学说思想,虽然最后跟孔子一样以失败告终,自己也闷闷不乐,郁郁而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不过孟子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好学不倦,勤于思考,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理论,而且通过自己的学习扩展和发扬了儒家的思想,使得儒家学说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提高了儒家思想的境界,将儒家学说带到了一个新高度,受到后人的尊敬 。后世常以孔孟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而且被尊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在儒家学派里威望很高,他的著作《孟子》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