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是哪国人( 三 )


蒙哥马利具有极好的军事才能 。当德军入侵荷兰和比利时的时候 , 英国远征军立即向东疾速前进 。第2军以蒙哥马利的第3师为先头部队 , 前进到了迪尔河一线 。他们的前进运动进行得像时钟一样准确 , 当他们于10月夜间到达规定地区时 , 发现比利时第10师仍然据守着分派给他们扼守的防线 。军长布鲁克第二天来到了第3师 , 并且立即在“最高一级”采取行动 , 以便能够重新调整战线 。但是当他们晚些时候来看望蒙哥马利的时候 , 他发现后者已经把事情安排妥当了 。布鲁克这样写道:“这一插曲突出地表现了蒙蒂的才能 。必须做出某些安排 , 因为德军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到来 , 而他确实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得当时我这样对他说道:‘可怜的比利时指挥官 , 竟然一点也不知道他怀里抱着一条毒蛇 。’”
蒙哥马利是位杰出的部队训练者 。在担任第5军军长时 , 他把全军训练成为一支能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作战的部队 。他曾这样说道:“无论雨、雪、冰、泥 , 无论好天气还是坏天气 , 白天还是黑夜 , 我军都必须比德军善战 。”他用万无一失的原则来检验他的部队 。任何一级军官 , 不管是团队的 , 还是参谋机构的 , 只要不能经受紧张的生活 , 都得免职 。
在调到东南军区后 , 他还是坚持这些做法 。当时在肯特郡指挥第44师(国内武装力量)的霍罗克斯后来回忆说 , 蒙哥马利到来所产生的影响“就像在不列颠的这个乡村角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一样” 。军区的每一个军官 , 不论年龄大小和军衔高低 , 每星期都必须进行两次长跑 。有些军官说长跑会使他们死掉 , 蒙哥马利就对他们说 , 死了也好 。拉尔夫·阿诺德当时在东南军区司令部担任情报官 , 他回忆说 , 年龄在45岁以下的所有参谋军官每周都必须背着枪支弹药列队正式行军 , 并且必须全副武装越野长跑10英里 。这项投资 , 在战争过程中给部队带来了很大好处 。
蒙哥马利也是治军的能手 。他接管秩序混乱、士气低落的第8集团军的指挥后 , 就开始处理他认为必须立即予以注意的三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在集团军内树立他的形象并恢复全军人员对集团军本身及其高级军官的信任;第二项任务是建立一个与他的性格和作战理论相适应的指挥系统;最后则是对付隆美尔 。蒙哥马利认为 , 问题不在于隆美尔是否进攻 , 而在于何时何地发动进攻 。这场被公认为迫在眉睫的战斗将是他指挥的第一场战斗 , 必须打赢 , 决定性地打赢 。本着这一信条和这些考虑 , 他在就职后的最初几天就尽一切可能视察了许多部队 。但是在他本人下部队以前 , 他的精神早已传到部队去了 。蒙哥马利事后这样写道:“我向他们作了自我介绍 , 说我希望同大家见面谈谈 。正如他们知道的那样 , 我已经发布了一些命令 , 并且继续发布命令 。‘决不后退’的命令意味着作战方针的基本改变 。他们必须明白我的方针是什么 , 因为他们将处理具体的参谋工作 。如果要就地作战 , 那么防御阵地必须有纵深 。所有的运输工具必须撤回后方 。弹药、水、口粮等必须贮藏在前方地域 。为使‘决不后退’的命令有实现的可能 , 第8集团军需要更多的部队 。在后方 , 尼罗河三角洲有大批部队守卫 , 但埃及城市的保卫必须通过这里的阿拉曼战斗来实现……”像这样重要的讲话和命令很快就在前线传开了 。也许传闻所起的作用就像他本人亲自到场一样大 。让人传播那种最利于本人事业的传闻 , 不就是领导者的一种领导艺术吗?
蒙哥马利采取措施清除了被他诊断为“朽木”的那些人 , 并以晋升或从英国调进的手段引进了一些年富力强的人 。他从英国调奥利弗·利斯来接管北面的第30军 , 调霍罗克斯来接管南面的第13军 , 调柯克曼准将任炮兵指挥官 。他本来还打算把迈尔斯·登普西调来指挥计划成立的新装甲军 , 而亚历山大劝导他说 , 一下子调来3个新军长未免太过分了 , 这样他才放弃更好的选择而让拉姆斯登这个曾经指挥过第1装甲师的沙漠老手来当新装甲军军长 。但这一切决不是毫无目的的清洗 。历史表明 , 蒙哥马利是一个精于选拔部属的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任何一个集团军的参谋机构恐怕都不能同蒙哥马利的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