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中秋作第二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中的借喻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 。《阳关曲·中秋作》的第二句为:银汉无声转玉盘,其中将月亮比作了玉盘是借喻的手法,银汉无声是将银汉当做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句诗的意思是: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 。
《阳关曲·中秋作》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阳关曲·中秋作》翻译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 。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阳关曲·中秋作》词句注释⑴阳关曲:本名《渭城曲》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 。”
⑵溢:满出 。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
⑶银汉:银河 。转:移动 。玉盘:指月亮 。
《阳关曲·中秋作》创作背景就在创作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不久,苏轼兄弟便得到了团聚的机会 。熙宁九年(1076)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密州南下 。次年春,苏辙自京师往迎,兄弟同赴京师 。抵陈桥驿,苏轼奉命改知徐州 。四月,苏辙又随兄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 。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而不再是“千里共蝉娟” 。苏辙有《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记其事,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 。
《阳关曲·中秋作》赏析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 。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 。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 。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 。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 。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 。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 。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 。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 。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 。“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 。“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 。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
《阳关曲·中秋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阳关曲中秋作第二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
《阳关曲·中秋作》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 。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赏析原文: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