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的故事( 二 )


其中瓜田李下,出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问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诗的大意是说:品德高尚的君子,也要远离容易产生是非的地方 。走在瓜田里即使鞋带开了也不要弯腰去系,在李子树下,即使帽子被碰歪了也不要举手扶正 。以免别人怀疑你偷瓜或者摘李子 。
袁聿修用“瓜田李下”表明自己爱惜名誉,小心谨慎,以保持自己的清名的良苦用心 。
释义
瓜田李下成语的意思是指容易引起别人怀疑的场合 。
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4
【汉字书写】 :瓜田李下
【汉语注音】 :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出处】 :南宋.郭茂傅《古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
【瓜田李下的意思】 :经过瓜地的时侯不弯腰提鞋,以免别人误会是偷瓜,路过李子树的时侯不要举手整理帽子,以免被别人误会是偷李子 。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比喻很容易招致别人怀疑的地方 。
【瓜田李下的近义词】 :瓜李之嫌;
【瓜田李下的反义词】 :;
【瓜田李下的故事】
袁韦修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位名人,他待人接物处处谨慎,学富五车知识渊博,在很年轻的时侯就做了赫赫有名的大官 。袁韦修做官从来不收受他人的贿赂,非常的清廉,因此很多人称他为“清郎” 。有一次袁韦修去巡查的路上经过兖州,兖州的刺史刑邵是袁韦修的老朋友,刑邵派人给袁韦修送来了一匹白绸缎,结果被袁韦修婉言谢绝了,他说:“我这次路过兖州跟平时不一样,主要是考察地方上的这些官员,有公务在身,古人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心病’意思是说路过瓜田的时侯不要弯下腰去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也不要去整理自已的帽子,我这样做就是要为了避嫌 。老朋友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东西我是不能收的,我不能够给别人留下执行公务的时侯在兖州收受物品的话柄哪 。”大家知道这件事以后来被人们四处传诵,袁韦修的名气因此越来越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存在争议的地方最好要避开嫌疑,人言可畏,否则很有可能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在很多时侯如果是正当的事情,应该坚持下去 。
【瓜田李下例句】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躬为枭獍,则漏网遗名 。迹涉瓜李,乃拟指显録 。”
唐.李延寿《北史.袁聿修传》:“今日仰过,有异常行 。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愿得此心,不贻原责 。”
宋.洪迈《容斋三笔.白公夜闻歌者》:“然鄂州所见,亦一女子独处,夫不在焉 。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部》:“愚谓折柳樊圃,良士瞿瞿,瓜田李下,君子所避 。”
【瓜田李下造句】
诚信将对待生活的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瓜田李下的一个眼神都会显示出自己的态度 。
我到雕陵游玩的时侯有些得意忘形,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忘记了栗园中瓜田李下的忌讳 。
瓜田李下的故事唐文宗时期,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 。有位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接着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现在只让他当个县城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原本是合理合情,无什么好争议的,可是人们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 。”柳公权回答道:“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汉语成语,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自古乐府《君子行》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不做让人误会的事情,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