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陵墓是什么陵

李世民的陵墓是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上,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的合葬陵墓,属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 。
昭陵的陵名,史书上没有专门的解释 。古代谥法解释“昭”字说:“圣文周达曰昭,昭德有功曰昭 。”古代谥法也有谥曰顺、贞、献等美好的字眼 。昭陵的定名,显然是选取了一个“集帝王之气”和“文治武功”之意歌功颂德的美好字眼 。
价值影响:
在中国古代,有向逝去的先人哭诉的传统 。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哭诉 。《唐诗纪事》引李洞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后世求进不得的志士、贤才,企慕贞观之风,也常望着昭陵咏诗言志 。宋陆游《遗怀》诗中就有“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的诗句 。
唐和唐以后的历代帝王都委派官员代表朝廷祭祀昭陵,已知历代皇帝祭陵碑30余通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当中,唯昭陵在其以后形成了“祭坛” 。这说明,唐太宗及其昭陵,对后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


唐太宗李世明的陵墓在哪里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 。“昭陵六骏”青石浮雕石刻就列置于墓旁祭殿两侧 。石刻所雕六匹骏马均为李世民生前南征北战所骑战马,其中四骏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而“飒露紫”和“拳毛騧”则流失海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 。
扩展资料
唐太宗陵墓六骏的艺术价值
“六骏”在唐太宗李世民618年至622年间转战南北时,曾伴随李世民驰骋疆场 。“昭陵六骏”见证了李世民马上得天下的英雄历程,再现了唐太宗在重大战役中叱咤风云的英姿 。
为了告诫子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为了寄托他对六匹战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十年(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
六匹骏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坊间传说,唐太宗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石刻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之内 。他还为每一匹战马赐名作诗,记述它们的功绩 。
史传唐太宗还令大书法家欧阳询将每一匹战马的名字和御制颂词誊写于纸上,令工匠镌刻于石雕之上 。虽然每一幅石雕上都留有一尺见方的凿字处,但经过一千多年的风蚀,如今却是看不出一个字样 。
“六骏”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 。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六骏”每件宽204厘米,高172厘米,厚40厘米,重达3.7吨,均为青石质地 。
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3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陵
李世民的墓【李世民的陵墓是什么陵】 李世民的墓:
李世民的墓在陕西昭陵 。
李世民的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咸阳城西北40公里处礼泉县烟霞乡九山上 。
李世民的墓陵园面积2万公顷,周长60公里,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 。
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 。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 。
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 。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 。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