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前赤壁赋对联

上联:携客悠哉游赤壁,下联:举杯醉也赋新诗 。
上联: 清风万顷托遗响,下联:明月一江映残觥 。
上联:横槊中流不识变幻风云,下联:泛舟赤壁能悟盈虚水月 。
上联:吟诗倚歌有客弄箫音如怨,下联:饮酒凭窗何人遗世羽化仙 。
注释:《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上联是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是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 。
苏轼《前赤壁赋》对联携客悠哉游赤壁
举杯醉矣(也)赋新诗
吟诗倚歌有客弄箫音如怨
饮酒凭窗何人遗世羽化仙
上下联要意境相合(皆出自《前赤壁赋》),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有一定难度,我试着为楼主对了两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赤壁赋内容写对联上联:二子宏论垂今古,万顷水月赋赤壁;
下联:一世枭雄折旦夕,千载渔樵歌长江 。
注:1、“二子”指文中的主客二人 。2、“一世枭雄”指曹操 。3、“歌长江”指文中的“羡长江之无穷” 。
上联:惊涛峭壁铸瑜志
下联:两赋一词见轼心 。
上联:横槊中流,不识变幻风云,英雄扼腕曹公恨;
下联:泛舟赤壁,能悟盈虚水月,迁客折腰苏子文 。
立志读尽人间,上一句是什么正确的对联是: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一副对联,意思是发奋图强认识尽天下所有的字,立下志愿读完天底下所有的书 。
典故
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对联,并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 。
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 。”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飘然而逝 。
苏东坡大受启迪,才知道人世间的学问是无止境的,于是将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扩展资料
苏轼的主要成就有
1、文学成就
苏轼的道德文章,冠冕天下 。终其一生,从没离开过文学,其文章体裁多样、个性鲜明、汪洋恣肆,随物赋形、自然天成,既有哲思郁郁、短小精干者,也有洋洋洒洒、纵横捭阖者 。苏轼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驾齐驱,誉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文擅天下”,同为“唐宋八大家” 。其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 。
2、书法成就
苏轼融会百家之长,独辟蹊径,自成一体,形成丰腴跌宕、大度硕美、有天真之韵、得烂漫之趣的风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书法风格自成一派,誉为“苏体” 。代表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齐名 。
3、绘画成就
苏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苏轼开创文人诗、书、画结合一代新风 。
4、音乐舞蹈成就
【苏轼前赤壁赋对联】苏轼一生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民间音乐滋养了他创作的灵感,在其许多作品中出现了对民间音乐活动的素描 。任定州太守时,他利用民间小曲创作了许多插秧歌舞,后发展成地方小戏——“定州秧歌”,至今尚在演唱 。
5、水利成就
苏轼筑苏堤 。苏轼被贬颍州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筑堤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年近6旬的他,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 。元祐四年,苏轼知杭州 。
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苏轼率众疏浚,动用民工20余万,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 。把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名曰“苏堤”,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