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常服
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 , 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 , 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 , 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 , 腰部用革带紧束 , 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 , 窄紧直袖的称为褠衣 , 《释名》说它“言袖夹直 , 形如沟也 。”这种款式便于活动 。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 , 称圆领衫、袍 , 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 。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 , 一直流传到明代 。
简言之 , 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 , 为圆领袍服 , 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 , 故称圆领襕袍 。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 , 足衣为乌皮六合靴 , 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 。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 , 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 , 腰带用玉带钩 。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 , 腰带用草金钩 。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 , 腰带用犀钩 。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 , 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 作 , 腰带用瑜石带钩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 , 四方平定 , 国家昌盛 , 他提出偃武修文 , 提倡文治 , 赐大臣们进德冠 , 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 。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 , 三品以上袍衫紫色 , 束金玉带 , 十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躞带的带具 , 兼装饰作用) 。四品袍深绯 , 金带十一銙 。五品袍浅绯 , 金带十銙 。六品袍深绿 , 银带九銙 。七品袍浅绿 , 银带九銙 。八品袍深青 , 九品袍浅青 , 瑜石带八銙 。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 , 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 , 已见上述)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 , 故怕与紫色相混) , 改成碧绿 。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 , 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 , 至宋元一直未变 。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 。
制度发展
在隋炀帝大业六年(610)仅规定“五品以上通著紫袍 , 六品以下兼用绯绿” 。到了唐代为进一步巩固常服的礼仪规范 , 制定了详细的律令格式 。品级差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品色制度与章服制度 。
(1)品色制度(兼及腰带制度):
品色制度以官员散官品级的不同而配以不同颜色、质料、纹样官服的制度(兼以腰带饰物规定)
武德四年(621)制定初步的常服规范 , 八月敕:“三品以上 , 大科紬绫及罗 , 其色紫 , 饰用玉 。五品以上 , 小科紬绫及罗 , 其色朱 , 饰用金 。六品以上(下) , 服丝布 , 杂小绫 , 交梭 , 双紃 , 其色黄 。六品七品饰银 。八品九品鍮石 。”
贞观四年(630)二次下诏修订:“三品以上服紫 , 四品五品以上服绯 , 六品七品以绿 , 八品九品以青 。妇人从夫之色 。仍通服黄 。”
贞观五年(631)敕七品以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 , 其色绿 。九品以上服丝布及杂小绫 , 其色青 。
上元元年(674)诏:“一品以下文官 , 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磨石 。其武官 , 欲带手巾、算袋者亦听 。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 , 金玉带 。四品服深绯 , 金带 。五品服浅绯 , 金带 。六品服深绿 , 七品服浅绿 , 并银带 。八品服深青 , 九品服浅青 , 并鍮石带 。”
——至此奠定唐代服色制度基础 。后世皇帝只是适时加以调整——
文明元年(684)将八九品的青色改为碧(因为青布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 , 易与紫色相混) 。
景云年间(710-711):“九品以上一品以下 , 文武依上元故事 , 带手巾、算袋 。武官咸带七事韦x(x代古字无法输入 , 字形类牒) , 并足 。其腰带 , 一品以下五品以上 , 并用金 。六品七品并用银 。八品九品共用鍮石 。”
- 唐朝有没有椅子
- 唐朝有哪些大门阀
- 唐朝有哪些谏臣
- 如何提升个人的魅力
- 催眠药物对老人的危害大吗?
- 男人亲吻额头是什么意思 吻女人的颈部代表什么
- 如何转发别人的微信
- 如何转发别人的小视频到朋友圈
- 2023年属虎人的运气好吗
- 男人的好面相,男人面相哪里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