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 。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这两句话虽然言语浅显易懂,但是其中蕴含着的哲理十分深刻,且发人深省 。上一句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下一句则说明了亲自体会的重要性,这两句话合起来,就代表着学习与实践着两者的和谐统一,学习与实践是需要相辅相成的 。
与这幅勉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古诗当中最后两联所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同样也是强调了“学”与“行”的统一性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这一句是在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上联乃是劝勉人们要“贵学”,下联则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是什么?【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意思: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释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 。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
出处:清代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四十一回:“谈了几句闲话,又盘问些诗文,李文元对答如流,赵海明甚喜 。然后书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写了一副对联,写完一看,上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笔顺
扩展资料:
意思相似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译文:
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意思是什么?“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一则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太少,没有亲自经历过事情就不知道做事有多难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需要经过多次实践才能够积累经验,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
1、逐字翻译:
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 。
2、谚语出处
《济公全传》第四十一回:“谈了几句闲话,又盘问些诗文,李文元对答如流,赵海明甚喜 。然后书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写了一幅对联,写完一看,上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上联乃是劝勉人们要“贵学”,下联则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
与南宋陆游在版《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