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泥鳅育苗培水过程分为清塘、消毒、进水、肥水这几个步骤 。
因为肥水时间过长,会造成水体在有益菌类、藻类、虫类等生长繁殖的同时,出现有害病菌、大型浮游生物及水生节肢动物敌害的快速繁衍,从而影响泥鳅苗的开口和生长,甚至残害泥鳅苗,导致最终育苗成活率低,甚至育苗失败 。
目前,由于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够成熟,普遍存在转食阶段存活率偏低的“瓶颈”问题,鳅苗生产成本偏高,养殖的鳅种主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都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泥鳅养殖业的发展 。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的形态特征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 。无眼下刺 。鳞小,埋于皮下 。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 。尾柄长大于尾柄高 。尾鳍圆形 。肛门靠近臀鳍 。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 。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1.7:8 。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 。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 。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 。眼小,覆盖皮膜,上侧位视觉不发达 。鳃裂止于胸鳍基部 。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 。体背及体侧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 。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
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3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 。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 。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 。尾鳍呈圆形 。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
泥鳅的养殖实用技术1.苗种培育
池塘条件
苗种培育池面积在600㎡左右,池深在50㎝左右,培育池最好是土池,池底泥土要夯实,池四周离岸边1cm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 。在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池水呈绿色时,可放入苗种 。
苗种放养
苗种选择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能自由平游的泥鳅种苗,按800-1000尾/㎡的放养密度放入池塘进行培育 。
投饵管理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要适量投喂一些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 。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已经能够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 。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
2.成鳅养殖
池塘条件
成鳅培育池面积以1000-1500㎡为好,池深在1m左右,土池和水泥池都可以,因为泥鳅喜好打洞,所以土池的池底泥土一定要夯实,以免泥鳅外逃,同时对进出水口也要用密眼网拦起来 。
成鳅放养
一般选择体质健康、表体无伤、活动能力强的泥鳅苗进行放养 。在放养前池塘用生石灰进行先消毒,如果发现池中有大量虫害时,还应用敌百虫进行杀虫 。一般池塘内放养100-150尾/㎏规格的泥鳅苗400-500Kg,放养时间在4月底-5月初,水温在15℃-20℃为宜,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泥鳅苗种的成活率 。
泥鳅养殖:泥鳅养殖日常管理五步骤
投饵管理
放养后的2-3天即可投喂少量的蚯蚓、小杂鱼、牲畜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开始时每天只需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20,待水温慢慢升高,投饵量也应适量逐步增加,当水温升至25℃时,是泥鳅食欲最旺的时候,这时可每日投饵2次,每次在泥鳅总体重的1/10,夏季当水温超过30℃以及雷雨天时,可暂不投喂,如看见泥鳅浮到水面吐气时,应及时添加新水,调节水质 。冬季当水温低于10℃可不投喂,这时要适当降低池水深度,也可先放干池水后在池底铺一层稻草,以便泥鳅安全越冬 。
3.稻田成鳅养殖
稻田条件
选作养泥鳅的稻田不易过大,一般在1000㎡为宜 。田埂四周要加高加固,最好用1m高以上的密眼网拦好,以防逃跑,进水口应选在田埂的最上部,以便冲水,而排水口应选在田埂的最低处,同时稻田中应多挖几个面积在2-3㎡,深50cm左右的土池,作为夏季高温或施农药化肥时泥鳅的栖息之所 。
成鳅放养
泥鳅苗种放养一般在水稻栽插初次耕田时放养(6月上旬),放养前先用3%-5%食盐水进行消毒,3-4天后放养50-60尾/Kg规格的泥鳅苗2-2.5万尾 。
泥鳅养殖:浑水养泥鳅苗,泥鳅、牛、水稻立体生态养殖效益高,年赚300万
投饵管理
- ph值高虾会怎么样
- 三国杀的神诸葛亮具体怎么用
- 西施犬幼犬怎么养
- 黄豆炒青椒怎么做好吃?
- 床垫味道重怎么去除
- 华为手机新闻资讯怎么关闭
- 吊带裙太透了怎么办
- 无组词有哪些词语,无字可以怎么组词
- 郏怎么读
- 醉驾200怎么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