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赏析( 五 )


赏析李煜《长相思》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 , 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 , 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 一帘风月闲 。
一重又一重 , 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远天高 , 烟云水气又冷又寒 , 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
菊花开了又落了 , 时令交替轮换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 , 可是思念的人啊却还没有回来 , 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 , 急盼归来 , 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
这首《长相思》通篇都没有泄露”秋”和“怨” , 但是没发现一个秋字却能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
喜欢李煜的词 , 从上中学的时候就喜欢 , 喜欢他的婉约悲情 。李煜不是一个有作为的黄帝 , 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绝对是嘱目的 。
今天整理以前的书籍 , 发现了李煜的这首词 , 便抄录了这首词和解析用做日更文 。
长相思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 ,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 夜已经深了 , 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 , 雪花不住 , 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 , 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 , 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
原文:
长相思
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 , 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 , 搅碎了乡梦 , 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 , 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 , 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 , 康熙帝因云南平定 , 出关东巡 , 祭告奉天祖陵 。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 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 , 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 , 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年) , 本名成德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 , 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 , 授乾清门侍卫 。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 。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 , 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 , 以小令见长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
长相思赏析 了解一下长相思赏析 , 这首词的含义看这里:
1、《长相思》这是一首词 。作者 , 清代纳兰性德 , 原文如下:
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2、译文如下: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 ,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 , 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
帐篷外风声不断 , 雪花不住 , 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 , 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
3、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 云南平定 , 康熙帝出关东巡 , 祭告奉天祖陵 。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 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 , 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 , 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
4、赏析: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 , 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 , 搅碎了乡梦 , 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 , 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 , 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
“山一程 , 水一程” , 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 , 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 , 登舟涉水 , 一程又一程 , 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 , 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 , 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 ,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 , 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 , 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 , 频频回首 , 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 , 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