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表达了作者自身热爱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情趣依然不消减的思想感情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的作者是苏轼,此诗虽然算不上苏轼咏雪诗的最上乘,但也不像纪昀所批评的那样“俗”、“拙”、“不成语” 。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原文: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译文:
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连马儿都感到惊异,我乘兴踏雪游览,将木屐的齿痕一一印上石阶 。
雪花误入这乾明寺,云端月出,与雪光上下辉映,照得乾明寺如灯火通明的不夜城一般 。
不能容许牛羊来践踏至洁的白雪,静静观看那喳喳欢鸣弄晴的鸦雀 。
我还要携着被褥在僧床留宿,好倾听融雪时摧檐泻竹的音乐 。
此篇写作者雪后游乾明寺并在寺中留宿的情景 。首联写雪后山光耀眼的奇异感受和诗人至乾明寺赏雪的快意 。颔联绘寺中雪景,表示对寺院有此美景的惊叹和爱赏 。颈联表白诗人对至洁的白雪的呵护,以及雪后初晴,鸟雀欢鸣充满生机的景象带给诗人的喜悦心情 。尾联写作者留连不返,寄宿僧榻,且待卧听融雪之声的情景 。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雪后到乾明寺遂宿》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明了诗人热爱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材料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
【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题目
8.请对首联中的“惊”字作简要赏析 。***5分***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态度,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 。***6分***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
8.“惊”,惊讶,惊喜 。“马亦惊”暗示了诗人对漫山雪景的惊喜,烘托出雪后的一片银色世界 。起笔不凡,给人强烈的印象 。同时引出下句“我先行”,表现了诗人因惊喜而欲先赏为快的心情 。***5分***
9.表现诗人对雪景的热爱之情和其保持高洁品性、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热爱雪景,诗人决不允许牛羊践踏,还欣赏著鸦雀弄晴的可人,甚而愿留宿寺中倾听“摧檐泻竹声”,在被贬之地依然能有这样欣赏自然造化之美的心境,足见其乐观的人生态度 。***6分***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生动见长 。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 。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 。”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 。”第一句即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 。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 。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
颔联写寺中雪景 。岑参即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与苏诗“风花意境相仿 。”出句写乾明寺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 。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故说“云月长临不夜城” 。
颈联抒发诗人对雪景的热爱,苏轼《西江月》:“可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未许”句,用法与此相同,这样至洁至净的银色世界,决不能让牛羊践踏,破坏她的纯洁 。“且看”句,是想象雪晴之后,鸦雀戏弄于千树万树梨花间,尤其可人 。
尾联写“遂宿” 。前句写留宿乾明寺,后句申说留宿的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 。雪大,融化时的雪水必多,流动时会发出声响 。
此诗算不上苏轼咏雪诗的最上乘,但也不像纪昀所批评的那徉“俗”、“拙”、“不成语” 。***《纪评苏诗》卷二十一***这首诗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写景很形象,如同置身于这一银色世界一样 。二是感情真挚,特别是后四句,充分抒发了他对这一至净至洁的雪景的热爱,反映出他的生活情趣 。由此表现出,他即使在被贬的地方,生活态度仍然是积极的,并不以个人的遭遇介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