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 。
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
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 。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 。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 。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
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使 。的意思?“平仄相谐”是指句子或短语的读音要平仄谐调 。
汉语有四声,普通话的一、二声发音平直而响亮,称为“平”,三、四声发音起伏而逼仄,称为“仄”(古汉语读音有平、上、去、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 。平仄相谐就是要平仄合理搭配,读起来才好听 。
比如短语:山高水远-平平仄仄,读起来好听 。如果是“山高天蓝”-平平平平,或是“路险水远”-仄仄仄仄,没有变化,不谐调 。
比如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比如人的名字:张邦昌,平平平,没有变化;张永盛,平仄仄,就有了变化 。
古人很注重平仄的研究,制定了诗词、对联的格律,这才让后人充分享受到汉语的美 。
怎样才算平仄相谐呢?古人有很充分的研究,比如“马蹄韵”,由两平两仄交替演化出很多的格式,读起来极具声韵美 。
什么叫做平仄相谐?平仄……要看前面的头疼……如果你知道什么是平仄的话,出句不可以有孤平,孤仄,失替,三平尾,三仄尾 。对句也不可以 。在此前提下,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对字原则,对出平仄 。对联要仄起平收 。
对联中的平仄有什么讲究?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上下联平仄相反 。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是: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
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 。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
扩展资料:
韵脚是有一定要求的,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 。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
比如:九州迎圣火;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请问对联,诗词中的平仄“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 。“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 。“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 。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对联,又称春联,是写在纸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写对联是有很多讲究的,其中一个就是讲究平仄,下面分享对联平仄规则 。
对联平仄规则1一、什么是平仄
现在因为古声和新声都有人用(但不能在同一联中混用),所以简单介绍一下: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 。)
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
二、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1)上下联平仄相反:
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要注意的是:
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即仄起平收;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一般算两字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