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古诗词( 二 )


惟:只 。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 , 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 , 以此为准 。
莽莽:无边无际 。
大河上下:大河 , 指黄河 。大河上下 , 犹言整条黄河 。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 , 即秦晋高原 。蜡象 , 白色的象 。
天公:指天 , 即命运 。
须:等到;需要 。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 , 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 , 原指妇女的艳装 , 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 , 原指妇女的淡装 , 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
竞折腰:折腰 , 倾倒 , 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 秦朝的创业皇帝 。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 , 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 , 是说秦皇汉武 , 武功甚盛 , 对比之下 , 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 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 宋朝的创业皇帝 。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风骚 , 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 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 , 泛指非常著名 , 有才能的人物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只识弯弓射大雕:雕 , 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 , 善飞难射 , 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只识弯弓射大雕” , 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 , 都 。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 , 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
《沁园春·雪》赏析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 , 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 , 即千万里都是冰封 , 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 , 眼界极为广阔 , 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 , 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 , 意境更加开阔 , 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 , 纯然一色 , 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 , “雪飘”舞姿轻盈 , 静动相衬 , 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
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 , 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 , 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 , 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 , 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 , 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 , 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 , 这是从南到北 , “大河上下” , 这是自西向东 , 地域如此广袤 , 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 , 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 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 , 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 , 则写出变化之速 , 寒威之烈 , 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 , 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 , 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 , 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 表现“山”“原”与天相连 , 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 , 写它们“舞”“驰” , 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 , 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 , 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 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 , 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 , 生动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