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万隆精神

1955年,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揭开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争取国家独立和主权、谋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新篇章 。会议在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即万隆精神 。
万隆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是提倡和平共处;二是号召亚非人民摆脱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压迫,成为独立国家;三是号召全世界弱小国家、民族团结起来,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
万隆精神指的是什么?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 。会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 。
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
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 。
万隆会议的参会国家:
发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五国发起 。
参与国:阿富汗、柬埔寨、中华人民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国、也门等 。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由周恩来总理率领 。
万隆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万隆会议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 。万隆会议的成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的结晶,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
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 。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
会议内容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
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
万隆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是万隆精神】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使得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后来,人们把有关这次会议的内容及影响统称为“万隆精神” 。
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 。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鲜明特点,对后来世界形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
摘自百度百科
万隆精神具体含义是什么?所谓“万隆精神”,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会议所缔造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 。该原则是中国与缅甸、印度共同缔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化和延伸 。它表明,二战结束10年后,最先获得民族独立的一批亚非国家,求和平,争和平、护和平的共同意愿 。二是周恩来总理当时提出,并被与会国家普遍接受的“求同存异”的精神 。当时与会的29国,是为了反帝、反殖、团结、合作这一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超越分歧和冲突 。可以说,“求同存异”从某种程度上也蕴育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准则 。三是会议开启了南南合作的进程 。印尼前总统苏加诺走为东道主,曾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让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热情演说 。他指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起点”,“亚洲和非洲只有在团结起来以后才能得到繁荣” 。豪言壮语,振聋发聩 。用现在流行的阐释角度来形容,“会议召开的本身就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