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 四 )


社会是幼儿的第三课堂,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 。如:带领幼儿走进“孤儿院”或“敬老院”,让幼儿从家中带上好吃的食品或玩具,给老人及孤儿们表演节目 。如“汶川地震”组织幼儿开展“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仁爱心 。事实证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能让幼儿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融入社会,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时,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
(五)行为评价法
德育原则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制订德育工作计划、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组织德育过程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三)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幼儿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要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步调一致,使学校内外的教育影响保持连续一贯性,互相配合以便形成强大、统一的教育合力,共同协力教育好我们的幼儿,确保幼儿的品德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 。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家校合作,社会参与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 。
总之,教无定法,法无定性,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实际 。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都来关心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希望 。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儿童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育?首先,培养孩子的社会化 。德育的培养要从孩子的社会化开始 。社会化是一个过程 。——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会承担社会角色,并逐渐丰富自己,从而形成个性,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 。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 。孩子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指学会与他人、与社会、与人、与物交往的规范 。社会上有诚实、善良、虚伪、真实、美好、美好的事物 。老师和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地教育孩子 。因为孩子从出生就已经在社会上了,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手段,孩子通过模仿社会上良好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 。因此,成人教育对儿童社会社会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社会的摇篮,父母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生活中无形中为孩子树立榜样 。
2.从小注重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的培养 。如今,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是全家人的宠儿和期待 。父母渴望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害怕孩子受苦受委屈,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这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强,内心软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努力奋斗的道路上缺乏性格力量,形成追求生活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好强等不健康的性格,阻碍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给了孩子,一切都牺牲了,连自己的幸福也牺牲了 。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一个人小时候的习惯很稳定,会工作一辈子 。它需要知识和道德的引导,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对孩子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