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哪里

出自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之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一书当中的“卫灵公”篇,这句话是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工匠要是想让自己的作品顺利完成,必定要先将工具打磨锋利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完成好一件事情,开始动手工作之前的准备工作时非常重要的 。将准备工作做好,会更加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完美完成 。这句话与我们的民间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有着异曲同工之意的 。
《论语·卫灵公》这一篇当中主要包含了四十二章的内容,因为这一篇当中的第一章是关于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队列阵之法,以及孔子对于卫灵公回答的内容,因此才将这一篇称为是“卫灵公”篇,这一篇当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孔子对于“务本”这一道理的讲述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请问其最初来历与解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初出自春秋孔子的《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原句是“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白话文: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 。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 。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
扩展资料:
一、出处解析
孔子告诉子贡,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 。那么为仁是用什么工具呢?住在这个国家,想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必须结交上流社会,乃至政坛上的大员,政府的中坚;和这个国家社会上各种贤达的人,都要交成朋友 。
换句话说,就是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内情,有了良好的关系,然后才能得到有所贡献的机会,完成仁的目的 。
二、读解
工匠做工与思想品德的修养从表面上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实质上却有相通的道理 。
常言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工匠在做工前打磨好工具,操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品德修养也是一样 。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受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
其实,这就是《颜渊》里曾子说君子“以友辅仁”的道理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也是两句名言,我们常常引用的,就是出自《论语》这个地方,孔子说的话 。
孔子告诉子贡,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 。如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办成一件事,一定要事先进行筹划、安排,这样才能稳步把事情做好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哪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孔子(春秋)《论语·魏灵公》 。
原文: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为: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 。这句话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很重要 。孔子告诉子贡,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 。住在这个国家,想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内情,有了良好的关系,然后才能得到有所贡献的机会,完成仁的目的 。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体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后在2006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
该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
《论语》是儒家的一部典范之作,并且该书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的典故出自哪论语 。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具非常重要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