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特点( 五 )


借鉴中国古白话小说的语言和意境 , 是张爱玲小说的特点 , 也是历来所为人垢病之处 。时至今日 , 仍然有人对其进行指责 , 认为这使其作品变得不够扎实 , 陈腐阴暗 。应该说 , 这种评价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其一 , 是看这种学习和借鉴是否值得提倡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 中国旧有的文化体系被否定和粉碎 , 重新建构 , 小说家们从西方文学中汲取营养 , 以现代口语为基础 , 形成了新的文化语言 。三四十年代是这种语言的成长期 , 这时从旧的语言中汲取营养 , 是肯定为文化潮流所不容的 。但即使在新的文学语言成熟的今天 , 张爱玲作品的语言风格依旧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 我们是否应当向旧的文学语言汲取营养?张爱玲的文学语言直接从古白话小说中汲取材料 , 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 晓畅、生动、传神 , 一如京剧中的西皮流水调 , 虽有做作的伊呀声 , 但一如流水般的宛转动人 。作品中的有些词在当代语言中已经极少使用 , 如“匝、挫、浑头浑脑” , 但不乏恰切妥贴之处 。其二 , 在评价作家的同时 , 应该根据其特定的时代和条件 , 在作家创作的当时 , 新文学语言并未成熟 。相对而言 , 作家的文学语言已经相当完美圆熟了 。诚然作家作品中不乏直接照搬和套用古白话小说中的句子 , 使语言生硬造做 , 成为恶俗滥调 。但就于整体而言 , 她的中短篇小说成就已有定论 , 从一个角度证明了学习和借鉴的成功 。即使在文学语言成熟丰富的今天 , 张爱玲的文学语言依旧属于佼佼者 , 这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课题 。
张爱玲作品中运用、体现出的传统的东方式的意境和情趣 , 将在其它章节简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