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的散文诗 写给父亲的散文诗李健( 二 )


又能记住的一个故事,也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张英让墙的典故 。父亲说:“张英为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其府与吴姓宅子为邻,中有一空隙地,作为过往通道,后吴姓建房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争执 。张英家人寄书京城,告之张英,以作了断 。张英阅信,遂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得到张英寄回的信,家人顿觉羞愧,遂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 。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 。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 。两家礼让之亦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其中道理不言而喻,贯穿我的小半生,童年虽不知全意,却记忆犹新 。每每做事,总会想起父亲讲过的故事,让我学会了与人相处多宽容别人,礼让他人,即便女子,也要有颗宽宏厚道的心 。
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于故事中予我以道理,做事雷厉风行,时间观念极强,言而有信,且健步如飞的老父亲会生病,我且从来没有考虑过他需要我们照顾 。一直以来,我只盯着母亲的身体,因老母亲常年高血压,常年服降压药,且身材瘦小,身体羸弱,所以更多的问候给了母亲,更多地关心给了母亲 。直到有一天,父亲说起身体稍有不适,且依然说笑从容,还不当回事 。我与大姐顿时紧张,赶紧问哪里不舒服,第二天带他去医院检查 。拍片子等结果,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等待的结果总是煎熬的 。直到医生说情况不妙,要做手术,且手术需全麻 。我与大姐顿感天昏地暗,他是我们那个体魄强健,行走如飞的父亲啊,他怎么会生病,又怎么可能会生病?尽管明知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生病之理 。可是那刻,偏偏不信 。直至平静下来,情绪稳定,一边瞒着父母,一边假装若无其事 。与大姐自是不敢私自做主,毕竟父亲有四个孩子,当天打电话告知三妹和弟弟 。协商一致赴京尽快手术 。于是我与大姐分别给单位请假,收拾行囊,带老父亲去看医生 。疾驰的高铁上,父亲一句:“给你们添麻烦了,我怎么那么不争气啊 。”父亲语噎,他心里对自己有深深的自责,他怕耽误我们上班,怕我们花钱 。我闻听此言,瞬间泪如雨下,赶紧别过脸去,怕老父亲看到,许久说不出话来 。大姐亦是凝噎不语,久久未言 。我那生性刚强的老父亲啊,您养我们小,我们自然养您和母亲老 。您供我们读书,不因我们姊妹多而拉下其中任何一个来务农,我们做子女的除了感念您的好,对您和母亲却是无以为报,而今您年龄大了,生病了,我们做子女的自然是服侍在侧,不遗余力地照顾您呀,怎么会是我们的麻烦呢 。我尊您敬您爱您孝您,不仅是因您供我读书,育我成人,更因您坚毅的品格,容忍的态度,宽厚的为人,诚信的处事,您虽没有给我们金钱物质上的大富大贵,可是您留给了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漫漫人生路,我不敢懈怠,我惟有在今后的光阴中好好做人,才对得起您的养育之恩,我惟有在余生好好学习您的品格,我感觉我才活得像个样子 。
而今,您经历了病痛的重创,慢慢的挺过来了,这里有您坚强的毅力,有您面对病痛豁达的态度,有我母亲的细心周到的照顾,有我们做子女的精诚团结,拳拳孝心 。我们全家凝心聚力,共同闯过了这道难关,惟念我的老父亲老母亲晚年幸福安康 。
好好的爱我们的父母吧,不要厌烦他们一句话说三遍,也不要厌烦他们行动的迟缓,垂垂的老去,渐已模糊的视力,听力的衰退,因为暮年的我们,也会变成父母现在的样子 。也请好好的爱我们的公婆,接受他们的不完美,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既然成为一家人,我们就去融入其中,快乐其中,因为婆婆也是妈呀 。
写至此,想起那句经典之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
【关于父亲的散文诗 写给父亲的散文诗李健】 壹点号当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