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作者向往的爱情是怎样的

《致橡树》作者向往的爱情是独立的、美好的、坚强的、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 。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爱情应该是独立的、美好的、坚强的,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
《致橡树》的作者所向往的爱情是怎么样的?用诗中原句回答 。1、作者向往的爱情: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2、出处:出自“朦胧派五将”之一舒婷的《致橡树》
3、概述:
《致橡树》是“朦胧派五将”之一舒婷曾传遍天下的诗歌,二十年前,评说纷纭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
4、作者:
舒婷,别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中学毕业后,到上杭县农村劳动 。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72年调到厦门进入工厂、做过泥水工、浆沙场、挡车工、统计员、焊锡工等 。1979年发表处女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引起注目,获1970—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
请问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表达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致橡树》的4种爱情观如下:
1、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
2、攀附的爱情观 。
3、单恋爱情观 。
4、一味奉献的爱情观 。
作者否定了以下三种爱情观: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也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
《致橡树》
这是诗人舒婷在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在全诗中作者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了否定 。并且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爱情观 。正确的爱情观,应该是彼此独立的基础上的相爱,不是一方依靠另一方 。
其中作者将自己比作“木棉”,自己必须以树的形象和爱人站在一起 。直到今天,我认为这种爱情观依旧值得很多人学习 。在爱情中,只有保持独立的自我,才能够平等地去享受爱情的美好 。
致橡树的爱情观是什么?致橡树的爱情观是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
第一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
表达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冷漠浓荫下,独自唱那单恋的痴曲 。
第二节“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说明木棉偏要打破爱情中只提倡为对方牺牲的藩篱,鲜明的表示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必须与对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 。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表明了恋人之间的并肩携手,心心相印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提出了现代女性所应有的爱情观 。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都以“树”的形象出现 。心心相印,互敬互爱,志同道合 。
第三节“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表明恋人要“同甘苦,共患难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作者想要表达爱情的坚贞不仅表现在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达到外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的结合,而要更进一步,把对方的工作岗位,信念和理想也纳入自己的爱情怀抱 。站在同一阵地,有着同一种生活信念 。
【致橡树作者向往的爱情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