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 。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 。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 。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 。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相提并论 。两诗虽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艺术工力悉敌,内容却以苏诗为胜 。这是因为,韩诗虽也含有一定哲理,却仍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苏诗则不然,它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真是浅语遥情,耐人寻味 。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
相关资料扩展: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 。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赠刘景文诗的诗意及赏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接下来分享原文诗意及赏析 。
《赠刘景文》的诗意《赠刘景文》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
赏析此诗写初冬 。第一句写枯荷 。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 。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 。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 。
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 。“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 。
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 。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 。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 。古人说:“情随事迁” 。而东坡妙处,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虽说用笔雅淡温柔,却具有不尽的蓬勃朝气 。写冬景而能化凋谢零落为饱满丰硕,非贤如东坡诚不可臻化 。
- 三衢道中古诗意思
- 鸟鸣涧古诗的意思
- 清明节的来历和古诗 清明节的来历和古诗有哪些
- 关于汉字的古诗 10首关于汉字的古诗
- 花非花古诗,白居易
- 小池古诗解释意思 小学古诗文一年级下册《小池》
- 春日古诗的意思20字 古诗春日
- 有意境唯美的古诗句子 好听的古诗
- 凉州词的原文和翻译 凉州词古诗的意思王翰
- 十五夜望月的古诗意思 十五夜望月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