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心算( 二 )


4岁左右的孩子具有新奇好动的特点 , 注意力时间短 , 不太关注抽象的数字 , 对算盘的珠动和声响更感兴趣 。我在教幼儿认识1~4的数后 , 启发幼儿在算盘上拨出各种形状并说出像什么 。如拨出1 2 3 4 , 像小旗子 , 拨出4 4 4 4似饼乾 , 拨4 1 1 1 4像小板凳 。
幼儿在想想、拨拨、看看、念念的过程中巩固了数的概念 , 对珠心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
(二)让中班小朋友将数字与具体形象联络在一起 , 注重教法的直观形象性 , 以突破难关
5岁左右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 , 视觉感受能力、听觉辨音能力和手指肌肉的活动能力都处于发展的敏感时期 , 机械识记力强 , 运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使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强 。“满5加凑 , 破5减凑”是珠心算教学的一个难点 , 在教授过程中 , 我们让小朋友们都来当“珠宝宝” , 玩“抱团”的体育游戏 , 以掌握凑数的概念 。内容如下:
在教室地上画一条长线当作“梁” 。当“梁”下1颗“珠宝宝”想跳到“梁”上时 , 他必须找到4颗“珠宝宝”抱成一团跳上去 。同理 , 2、3、4颗“珠宝宝”想跳到梁上时 , 必须找到3、2、1颗“珠宝宝”抱成团跳上去 。随着欢快的鼓点 , 先站在“梁”下的1、2、3、4颗“珠宝宝”听着老师的口令到“珠宝宝”群中找到4、3、2、1颗“珠宝宝” , 跳到“梁”上抱成一团 , 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小朋友在兴奋激烈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凑数概念 。
幼儿掌握1、4 , 2、3互为凑数的概念后 , 我们采用“好朋友跟5走”的方式 , 教幼儿在运算时 , 只要盯住要加减的数 , 想它的好朋友就行了 。
例如:“4+1” , 下加不够 , 不能直加 , 想“1”的好朋友“4”跟“5”走(拇指和食指双下) , 得数是5;“5-1” , 下减不够 , 想“1”的好朋友“4”跟“5”走(拇指和食指双上) , 得数是4 。其它±2 , ±3 , ±4让幼儿以此类推 , 运珠时算珠的行走路线非常清晰 。幼儿很容易识记 , 难点轻松突破又兴趣盎然 。
(三)在大班设定演算法情境 , 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学习
6岁左右的幼儿 ,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 探索欲增强 , 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应得到重点的培养 。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师生互动、幼儿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 , 为幼儿创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 , 注重幼儿情感表达、探索过程和成功体验 。
例如:在教授退位减法规律时 , 我先将“10-1”的算理过程编成故事做成电脑动画向幼儿形象地展示出来:小猴子到个位档猴哥哥家要1个桃子吃 , 猴哥哥一个也没有 , 小猴子到十位档猴妈妈家去要 , 猴妈妈说:“10个桃子都拿去”(在十位档拨去“1”) , 小猴想:我吃1个就够了 , 剩下的9个送给猴哥哥吧(在个位档拨入“9”) , 得数是9 。形象化的课件展示和语言诱导 , 激发了幼儿仿编“10-2”、“10-3”…“10-9”算理故事的兴趣 , 并从中发现归纳出“退1加补”的退位减法规律 。在活动过程中 , 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水平的幼儿来回答 , 给每个幼儿表现和锻炼的机会 , 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 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
二、珠心算教学与幼儿园各活动领域相结合 , 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时期既是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 , 又是智力开发和形成良好个性的关键时期 。珠心算作为实验教学不能占用大量时间 , 如何将珠心算教学溶人到幼儿一日活动中 , 既让孩子玩好 , 又让孩子学好 , 是教师有效组织活动的关键 。在组织活动中 ,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
(一)珠心算与数学活动相结合 , 相辅相成
在将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 利用算盘梁下的珠码教幼儿理解“1~4”的数量概念;认识“5”的组成时 , 引入珠算的凑数概念 , 学习“满5加 , 破5减”;认识“10”的组成时 , 引入珠算的补数概念 , 学习“进位加 , 退位减” 。通过学习珠心算提高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 这样“在珠心算上下工夫 , 在数学上见成效” , 达到了1+1>2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