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受刑( 二 )


问题五:司马迁入狱时的酷刑是什么样子司马迁认为人本来都有一死,有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还轻,为什么去死是不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不能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其次是不使脸面受辱,其次是不让别人用文辞和教令来羞辱,再次是身体被捆绑受辱,再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披枷带索被刑杖拷打受辱,再次是剃光头发、颈戴铁圈受辱,再次是毁伤肌肤、砍断肢体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受辱到顶点了 。
司马迁将人的受辱情况分为上述十种,而太史公偏偏受的就是宫刑( *** ),是太史公认为最下等,最伤及自尊,最不能接受的一种刑罚 。
所以司马迁说: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况且在背着恶名的情况下不容易处世,处在被鄙视的地位会招来偿多的诽谤 。我由于发表议论遭受了这场灾祸,深为家乡的人耻笑,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去谒拜父母的坟墓呢!即使再经历一百代,耻辱只会越来越深啊!因此,愁肠每天都反复回转,在家里就恍恍忽忽若有所失,外出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每当想到这种耻辱,没有不汗流浃背沾湿衣裳的)这是太史公受辱后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
问题六:司马迁什么时候被关进监狱的 什么时候出来的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11月,汉朝大将李陵战败被匈奴俘虏,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受了宫刑 。公元前97年(天汉四年),司马迁被赦出狱,再次任中书令,发愤完成了《史记》 。
问题七: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处以宫刑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大家都知道的是“李陵之祸”,即李陵远征匈奴,兵败被俘 。那个时候投降敌军是大罪,因此汉武帝大发雷霆 。司马迁耽一介武夫,是个读书人,他觉得李陵这么做是有他的道理的,便直言为李陵辩护 。而进言过程中有着些许对此次远征的决策的讽刺的意味 。当时武帝正在气头上,又遇见个敢顶嘴的,而且还是一介书生,芝麻小官,当然毫不犹豫收入大牢 。
后来,有谣言说李陵归顺匈奴后率军攻打过汉朝,武帝震怒,杀了李陵全家,把司马迁也判处死刑 。
当时司马迁可以选择交赎金五十万两来免除死刑,但他官太小没那些钱,朝野上下也没人感替他赎身 。但司马迁想完成《史记》,所以选择当时第二种免除死罪的方法:接受宫刑,尽管 *** 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汉武帝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本来就不喜欢他,另一方面,司马迁在直言进谏方面一幅铁骨铮铮真男儿的样子让刘彻也实在看不顺眼,所以他也同意 *** 司马迁,以儆效尤 。
司马迁为什么被处宫刑司马迁被处宫刑主要是因为为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并处以宫刑 。详情如下:
李陵的知名度可能不是很高,但是李陵的爷爷西汉名将李广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关 。”中的“飞将”便是指李广 。司马迁曾说李陵“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拘国家之急,其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
西汉二年,李广利讨伐匈奴,汉武帝命令李陵在后面“将辎重”,李陵不愿意,自请独当一面,于是他遂领五千名步卒深入疆界 。结果这支步兵恰好遇上了匈奴大队,李陵及其部下在当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然而由于寡不敌众,李广利又拒绝发兵救援,李陵一支孤军只能且战且退,最后全军覆没 。李陵没有以身殉国,而是选择了“一失足即成千古恨”的投降一途 。
消息传到西汉朝廷后引起汉武帝震怒,朝堂之上,看武帝眼色行事的满朝文武自然也对李陵发出义正辞严的谴责,一致要求予以严惩 。只有司马迁对此持不同看法 。但他一是碍于人微言轻,考虑到自己的意见讲出来不起作用,二是怕与大多数朝臣的意见相左,于是而隐忍不发 。汉武帝发现朝臣中只有司马迁未表态,特意召他询问,司马迁于是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意见,结果陷入不测之罪 。
司马迁的基本介绍: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