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 知无不言是什么意思( 二 )


解读:
这节讨论欺诈与诚信问题,可见欺诈与不诚信自古以来就从未远离过我们这个民族 。而我们现在处于的这个是时代,完全可以认为是一个骗术盛行,且手法百花齐放的全盛时代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通过抢、偷的方式非法占有别人财富的方式越来越在不法分子的世界遭到了唾弃和白眼,都什么年代了,还靠纯体力方式谋生 。所以,自认为占据着高端坏人市场的骗子群体常常以本群体中高智商白领阶层自居,从而看不起那些后进的偷窃、抢劫之流的穷哥们 。
这段文字虽然读起来有点绕口,但是阳明先生把自己的意思还是表达得很清楚的,天天良知不离口的阳明先生是如何面对别人的欺骗的呢?他老人家是如何识破的呢?又是如何对待的呢?好吧,就说说先生剿匪的一点往事 。
当年,阳明先生被安排到江西当巡抚以平定当地匪患,到任之后,土匪们和王大人经过几番交手,很快发现这个对手和前任的官员大大不同,几个回合下来,一点便宜都没有占到,这种情况极大挫伤了横行地方数十载的土匪们的自尊心 。他们痛定思痛,穷极思变,然后想出了一个主意——诈降 。
可能他们已经从侧面了解到阳明先生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天天良知不离口的读书人 。只要你是人,你就有弱点,正面战场上既然玩不过你,你又是一个讲良知的读书人,那很好 。讲良知的读书人的弱点应该就是心善吧,那我们就当一回东郭先生遇到的狼 。土匪中的智囊人士就是如此对阳明先生进行性格分析的 。他们对自己是狼的定位拿捏的还是比较准的,只是将阳明先生目测为东郭先生显然是出现了严重的误判 。
对于土匪们的请降要求,王大人以出乎土匪们意外的爽快答应了,本来土匪们认为王大人就算再善良也要先考察一下自己归顺的诚心后才受降,起码还不得搞个歃血为盟什么的仪式 。没想到这一麻烦都免了,唉!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啊,心眼就是实诚,土匪心中闪现了一丝对“老实巴交”的王大人表示同情的怜悯,但是随后就将这丝怜悯丢到了九霄云外,凶残、狡诈的本性又重新附体 。
阳明先生一边好言安抚这些“归降”的土匪,一边暗地里调查这些土匪的底细,不久之后,就杀掉了其中几个人,这下整个诈降的土匪群体都傻眼了 。杀掉这几个人的原因就是从官府的存档看,这些人都有过多次归降又多次反叛的污点记录,而这几个人就是这些土匪的元凶首恶 。如此以来,起到了如下效果,第一,杀鸡儆猴,今后谁再敢反复无常,欺骗官府,下场就是死,如此以来,那些原本打算假降的人变成了真降 。第二,元凶首恶没了,这些人没了领导者,群龙无首,再作乱也缺少了之前的凝聚力 。
从形式上来说,阳明先生在使诈啊 。在这段里,他一直让人不要逆诈,不要臆不信 。但是,就阳明先生本身来说,他能识破土匪的诈降之计,并不是因为先生本身奸诈,而是先生的良知能常觉、常照 。他前面的几任官员都搞不定这里的匪患,肯定有原因啊,知行合一的阳明先生到了江西,肯定会调查匪患不除的根本原因 。唯物主义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在阳明先生这里,走访调查的行动就是他良知的自然指引,心如明镜,丑俊皆照,面前形势的山山水水又怎能不了然于心呢?
欢迎我:
“一生伏拜王阳明、曾国藩,想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