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九是多少码是L号吗 一尺九是多少码( 八 )


?縹素二尺五寸 , 尺十一? (Ⅱ90DXT0215③: 128)
縹一匹 , 直八百 。(284.36)
察微隧戍卒陳留郡傿寶成里蔡昂子 , 七月中貰賣縹復袍一領 , 直錢千一百 , 故候史鄭武所 。(EPT51:122)
?縹複襦一領白素帶二枚ㄗ(EPT52:187)
負第七隊卒孔幸縹襦一 , 直千三百五十 , 又皁繒(EPT52:531)
12.绫
绫 , 一种素面花纹的丝织品 。《说文》:“东齐谓布帛之细曰绫 。” 《释名》曰:“绫 , 凌也 , 其文望之如冰凌之理也 。”冰凌之理指的是冰的纹理 , 而“冰”的古体写作“仌” , 凌是结冰的意思 。《正字通?糸部》:“绫 , 织素为纹者曰绮 , 光如镜面有花卉状者曰绫 。”故一般认为绫是以斜纹或变化斜纹为基础组织的丝织物 。尼雅晋简中对绫的记载有:
出敦煌短綾綵十匹 泰始五年十一月五日從掾位馬厲主
者王貞從
給吏宋政糴穀 掾位趙辨付從史位宋政(正面)
功曹闞(反面) 291
13.?
此字 , 《说文》未收 , 可能是后起字 。徐中舒主编的大型工具书《汉语大字典》所收最早的字形都取自汉简 。一般解释 , ?为彩色丝织品 。但单称“?”可能还是有特指 , 汉简中都单称为“?”:
□二 , 直百卅·緹績三 , 直百廿八 。絳二丈 , 直二百五十 。綵丈六直? (Ⅱ90DXT0214③: 158)
□入三百一十九匹 , 今爲住人買綵四千三百廿六匹 (235)
出餘綵七匹 , 又一匹 。氈布十三匹(292)
兵胡騰寧市青旃一領 , 廣四尺六寸長丈一尺 。故黃旃褶一領 , 賈綵三匹 (553)
14.絮
絮是一种粗丝绵 。《说文?糸部》:“絮 , 敝绵也 。”段玉裁注:“凡絮必丝为之 , 古无今之木绵也 。”颜注《急就篇》:“清者为绵 , 粗者为絮 , 今则谓新者为绵 , 故者为絮 。”段玉裁所谓古无今之木帛也 , 凡絮都指丝絮 , 也不尽准确 。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廊 , 除了丝绵以外 , 还有一种驼絮 , 即驼绒或驼毛 。当然本文所说的絮 , 都指丝绵一类而非驼绒 。
李廣利 , 六月盡七月奉絮七斤八兩十八銖 。八月盡九月奉絮六斤十五兩七銖 。凡十四斤八兩一銖 。(1408)
付信今滿自言得布二匹 , 經絮二斤 , 省一斤 。書到願令史驗問報 。方言府如律令 。(Ⅱ90DXT0314②: 82)
帛二斤 , 小麥五斛
出絲絮八斤 , 粟八斛二斗 。三月甲申 , 少内嗇夫岑付擅利里張儀
橐絮十一斤 , 小麥六斛 (Ⅳ91DXT0617③: 4)
虞卒等二人糸絮各一斤 , 直二百 (89.3)
官使婢棄用布三匹 , 糸絮三斤十二两 。(505.33)
今天 , 人们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把丝织品分成14大类: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22] 。汉简中出现的十四类 , 并不同今天的分类对应 。有些只是一物多名或者丝织品的统称 , 诸如缯、帛、缥、?等等 , 有些只是丝、絮原料而不是织造品 。但尽管如此 , 也足以说明汉简中记载的两汉时期出现在河西的丝和丝织品种类已十分丰富 。
(二)两汉时期河西走廊可能拥有的丝织品的数量
本文一开头就列了一个表格 , 显示河西走廊几个重要遗址出土的丝织品 , 说明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两汉时期大量的丝织品留存 。但是考古发现只是历史的残留 , 并不能说明当时拥有丝织品的规模和数量 。那么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 , 两汉四百年间的河西究竟拥有多少丝绸?或者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每年可能拥有的丝绸总量是多少?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留下可靠的统计 , 今天也很难回答得准确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作一些探索 , 提出一个大致的参照 。
王莽时期从居摄二年(7)到天凤元年(14)不到十年间 , 进行过四次币制改革 。由于币制紊乱难以流通 , 即造成所谓“王莽乱后 , 货币杂用布、帛、金、粟”[23] 。上引汉简中的“禄帛”大多都是王莽时期一度时间内给郡县官吏和边防将士发放奉禄的产物 。下面举一个甲渠候官的例子 。按照汉简的记载和相关考证 , 甲渠候官一个候官享受奉禄的吏员从候官到隧长就有108人[24] 。而这108人中 , 尉史、候史、隧长都属佐史之类 , 同属最低一级 , 约有90人左右(尉史3-4人 , 候史10人 , 隧长67-70人左右) , 每人月奉禄帛三丈三尺 , 相当于正常情况下的奉钱六百 。令史3人 , 每人月奉钱九百 , 等于1.5 个隧长 , 3人相加 , 等于4.5个隧长;士吏和候长12人(候长10人 , 士吏2人) , 每人月奉千二百钱 , 一人相当于2个隧长 , 总共可按24个隧长的奉禄计;候官1人比二千石 , 月奉钱三千 , 相当于5个隧长;塞尉1人 , 月奉钱二千 , 相当于3.3个隧长 。如此相加 , 90+4.5+24+5+3.3=126.8 。108人中级别不同 , 月奉的数量不同 。为了方便计算起见 , 我们把108个级别不同的人换算成同一个标准 , 即相当于127个隧长 。每人月奉禄帛3.3丈 , 127人就是419.1丈 。4丈为1匹 , 用概数说 , 就是105匹 。一年12个月 , 即是1260匹 。这仅仅是一个候官一年发放奉禄所需禄帛 。如果一个都尉下辖四个候官 , 一年就需禄帛5000匹左右;如果下辖五个候官 , 就需6000匹左右 。河西地区有19-20个都尉(包括农都尉和属国都尉)[25] , 光都尉系统每年发放禄帛就需10万匹 。还不算郡县系统4郡35县的行政官员 。只从这一单项考察 , 在用丝帛代发奉禄的短暂时期里 , 河西所可能存留和拥有的纺织品就可能达到几十万匹 。从这个意义上说 , 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廊 , 曾经拥有过大量的丝绸 , 应该言之不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