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幼儿园和社区要同步

【为什么幼儿园和社区要同步】因为上幼儿园的孩子几乎必须是要家人接送的 , 所以当然是离家越近越好 , 于是一片社区住房便辐射出一个幼儿园 , 任何理论都要联系实际 , 光靠启蒙老师口头教育如何做人是不行的 , 人不是孤立的个体 , 即使是孩子也不能例外 , 重要的是从小就培养好其社会性的一面 , 幼儿园和社区同步可以使对孩子的教育事半而功倍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价值从陶行知的话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 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 , 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 。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 , 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 他把幼儿教育视为人生之基础 , 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换句话说 , 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 , 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 , 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 , 倘使培养得不好 , 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 , 倾向定了不易移 , 态度决了不易变 。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 , 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 , 真可算事倍功半 。”
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是指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 , 通过相互沟通和双向发展 , 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 促进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 。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一 , 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
二 , 有利于幼儿园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
三 , 有利于满足非在园幼儿的学习需要 。四 , 有利于增强幼儿家长的社区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
五 , 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素质 ,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一、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幼儿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幼儿园教育 , 它是家庭、社会、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的教育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社区是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它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 , 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 , 这种生态环境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代系统 。其中 , 微观系统和中间系统是指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周边环境 , 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 , 以及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等之间的联系 。这三项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 任何教育问题的产生都不是其中某单一因素所导致的 , 其解决也非某单一因素所能独自完成的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 , 它们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 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能够优势互补 ,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 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力量统整各方资源 , 形成教育合力 , 促进儿童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 ,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将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 , 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 。本人结合从事了多年的幼教事业 , 对此问题积累了一点看法和想法 , 在此与大家一同探讨 。二、 当前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现状 。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 , 我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 , 家长的个人素质、教育观念和意识都在不断的提高 , 幼儿园也在不断的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 但这种合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它只是一种简单的互相联系、互相交流 。这种联系和交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 但其方式比较单一 , 如:家长会、家访、接送交流等 , 这些方式还谈不上双方的合作共育 , 只能说是信息的告知、报告或交流 。在这种状态下 , 家长很难完全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 也很少主动为幼儿园提供帮助 , 甚至会造成双方的误解 , 家长认为教好孩子是幼儿园的责任 , 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就是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则觉得家长不懂教育 , 没有发挥教育作用 , 不能配合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很多社区为了孩子就学方便都开办了自己的幼儿园 , 并注入了一部分的资金购买教学设备 , 优化办学条件 , 但很少在人力、信息资源等方面为幼儿园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与协作 , 未能真正发挥对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