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臾是什么意思瓯臾的意思( 四 )


【礼不可缺】 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礼节 。
【礼出大家】 大家:世家望族 。指礼节仪式在世家望族很受重视 。
【礼多必诈】 诈:欺骗 。指礼节过多,一定有虚伪欺诈 。
【礼多人不怪】 怪:责怪 。指多些礼貌谁也不会责怪 。也作“礼多不罪人” 。
【礼失求诸野】 诸:相当于“之于”合读的音 。野:民间 。语本《汉书·艺文志》:“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指乱世礼崩乐坏,往往要到民间去访求古礼 。
【礼无不答】 答:回应 。指别人以礼相待,就应该有所回应 。也作“有礼无不答” 。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将求于人,则先下之 。理之善物也 。”指恭谨地甘居人下,一定是想求得别人的帮助 。
也作“礼下于人,必有所图” 。
【礼义以待君子,刑戮加于小人】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指人格卑鄙的人 。应该用礼仪来对待品格高尚的人,而用刑罚来惩戒品格低下的人 。也作“礼服君子,法制小人” 。
【礼有经权,事有缓急】 经:常道 。权:权宜,随机应变 。指礼节要分正常和特殊的情况,办事要分轻重缓急 。
【礼至不争】 指别人既然已经上门来赔罪,就不要再计较以前的恩怨是非了 。
【李下不整冠】 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里明不知外暗】 指置身其中,对内部情况了如指掌,对外部情况却一无所知 。常指主人不知道仆人、上司不知道下属在外面捣的鬼 。
【里外发热,大小伤寒】 指浑身发热,一定是受凉,着了风寒 。
【里壮强如表壮】 见“表壮不如里壮” 。
【理不通,行不正】 理:道理,事理 。正:正当 。指道理讲不通,以此行动就不会正当 。
【理明一窍通千窍】 窍:窍门,比喻事情的关键 。指道理明白以后便一通百通 。
【理怕众人评】 指经过大家的评议,道理会更加清楚 。
【理直千人必往,心亏寸步难移】 直:公正的,正义的 。亏:亏欠 。持公理的人,人再多的地方也敢去;感到自己违背正理的人,哪里也不敢去 。
【力胜贫,谨胜祸】 辛勤劳动可以战胜贫穷,谨慎小心可以避免灾祸 。
也作“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
【力士怕黄金,财主怕穷汉,穷汉敌不过阎王势】 力士:力气大的人 。阎王:迷信称管地狱的神 。力气大的人害怕黄金收买,有钱的人害怕穷人造反,穷人逃不过因老因病而死 。指人各有所怕 。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指力气小的人不要背负重的东西,地位低微、说话不受重视的人不要去劝说别人 。
【立春日暖,冻杀百鸟卵】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2月3、4或5日,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这天天气暖和,预示着今年冬天的天气一定非常寒冷,甚至连尚未孵化出的鸟雀幼卵都会冻死 。
【立法严,行法恕】 恕:宽恕 。旧指制定法律时应严厉,执行法律时应宽容一些 。
也作“立法不可不严,行法不可不恕” 。
【立客难打发】 见“站客难答对” 。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指立秋以后,天气凉了,不需要扇子了 。
【立秋后四十五日,浴堂干】 指立秋后的四十五天,洗澡的人少了,连洗澡堂都关门了 。
【立夏得啖李,能令颜色美】 啖:吃 。李:李子 。指立夏时吃李子,可以令人容颜美丽 。
【立夏见三新】 指立夏这天要以樱桃、青梅和麦子供奉神仙和祖先 。
【立夏三朝开蚕党】 三朝:三天 。蚕党:蚕乡称养蚕的人为蚕党 。指立夏的三天后开始养蚕 。
【吏科官,户科饭,刑科纸,工科炭,兵科皂隶,礼科看】 皂隶:旧时衙门里的差役 。旧时衙门各部的分工是:吏科管理官吏,户科管理钱粮,刑科管理官司,工科管理生产,兵科管皂隶,礼科管理、视察礼教 。
【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 利:利益 。指没有十倍的利益,不更换行业;没有百倍的功效,不改变常规 。
也作“利不百,不易业” 。
【利不极不兴,弊不极不去】 利:利益 。极:顶点 。指没有很大的利益不应去兴办某事物,不是很大的弊端不应轻易废除旧的章法 。
【利动人心】 利:利益 。指利益使人动心 。
【利归众人,何事不成;利归一己,如石投水】 指大家都能得到利益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只有一个人能得到利益的事,像石头投在水中一样,无人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