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转不见君原文原文译文这里都有( 二 )


这就又是儒道的矛盾所在——这种\"有我\"来自哪里?来自\"人间\",一个背负着各种名与利,社会责任的世界,摆脱不了,才导致诗人歌颂自然,歌颂自然而处处\"有我\"之影子 。柳宗元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和韩愈一样,体现了中世文学分化时期诗文分化局面,他一面作文拥护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面又写诗歌放逐自我,这种矛盾的存在,也导致诗歌处处有社会价值失意的色彩 。

峰回路转不见君原文原文译文这里都有

文章插图
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窥看柳子厚之集体命运意识在西方文论里,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说\":是构成一种超给新内阁的共同心理基础,而且普遍存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前面在第一标题和第二标题分别以道家和儒家为视角、出发点,写了两者之间矛盾根源 。其实,就像荣格\"集体无意识\"说的那样,儒家和道家的矛盾,不仅体现在柳子厚一个人身上,还体现在千千万万儒家道家合流的哲学背景下的文人 。
儒家和道家的合流是在百家争鸣的末期,也就是秦大一统到来前夕开始出现的,在东汉时期又经过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改变,魏晋思想动荡的变迁,最终形成确立的 。在这样子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命运的悲剧——历代文人看不到\"人\"的价值地位,一味在维护\"封建\"社会秩序,但是每逢失意落寞,却又将自己寄托在\"文\"的世界,一个自我的形象的投射 。前百年来,左思、鲍照、谢灵运、李白、关汉卿、纳兰……他们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但是,始终没有走到将顺从\"人\"出发去思考一生,只能活在个体和群体的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