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起陇亩之中的项羽和刘邦 刘邦项羽( 三 )


毋庸置疑,司马迁对汉武帝的独裁和残暴是非常痛恨的,《史记》中对李广、李陵这些人生“失败”的群体,流露出来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汉家皇帝冷酷无情的讽刺,都是他射向皇权的暗箭 。
从项羽身上,司马迁看到了皇权的对立面,给他带来的丝丝安慰 。所以,司马迁是抱着对项羽的同情心情,以及对汉皇的蔑视态度,来撰写《史记》的 。

  • 2. 项羽被司马迁幻化成以暴制暴的假想神
《史记》描述项羽的杀戮里,透着一股说不清的“痛”与“快”,直白一点说就是,里面既有对项羽无情杀戮的痛心,又有一丝酣畅淋漓的快意 。
同是起陇亩之中的项羽和刘邦 刘邦项羽

文章插图
这个看似矛盾的表现手法,回到司马迁的身上,就很容易理解——项羽已经被司马迁幻化成了“以暴制暴”的假想神!制谁?汉武帝呗,汉家冷酷无情的皇帝们呗!
虽说有点阿Q精神的嫌疑,但是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对一个文人来说,他还能有什么比笔更有力的武器呢?
  • 3. 项羽被司马迁当做平民反抗权贵的形象代表
司马迁虽然涉猎儒学,但是他的基本思想更偏向于道家,崇尚天道自然,主张从民欲,反对君主独裁,蔑视权贵阶层 。
在《项羽本纪》的末尾,司马迁有这么一句话:
同是起陇亩之中的项羽和刘邦 刘邦项羽

文章插图
司马迁认为,项羽没有任何依靠,以一个平民之身建立功业,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壮举 。明显可见,司马迁把项羽当做了反抗权贵的平民代表 。
不过,这实在是个大误会,项羽能起家,若不是项氏家族的底蕴,怎么可能一呼百应?他们叔侄二人凭什么多次犯罪,还能逍遥法外?
总的来说,司马迁出于个人的遭遇,给项羽附加了个人的情感寄托,尽管未必合理 。其实不光是项羽,《史记》里这样的人物很多,读者需要从司马迁的情感因素里,分离出真相,不能把抽象的形象,当做历史的具体 。
后人附加在项羽身上的寄托 不知道是后人对《史记》的误读,还是处于什么目的,项羽被附加了越来越多的精神寄托,反而模糊了其本来面目 。
  • 1. 反抗专制的精神代表

同是起陇亩之中的项羽和刘邦 刘邦项羽

文章插图
项羽推翻的是秦朝,秦朝在历史上被定义为残暴不仁的代表,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逻辑,项羽很容易被当做反对专制主义的精神代表 。
其实逻辑不通!项羽反秦,往大了说是恢复家族利益,往小里说为了私欲,至于秦是暴还是仁,根本不在他考虑范围内,他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表述,更没有这样的举动 。
要说专制,项羽比任何人都专制,别人专制还有个规则,他随心所欲!
  • 2. 生不逢时的个人遭遇
项羽在乌江边一再呼号: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的错 。一副生不逢时,期期艾艾的可怜相 。事实上,他的“悲情英雄”形象,感动了一批文人墨客,比如北宋宰相吕蒙正就说:“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
其实都是蛋疼的时候瞎叫呼,这样的人也叫英雄,干脆都退回原始社会得了!
同是起陇亩之中的项羽和刘邦 刘邦项羽

文章插图
  • 3. 精神气节的追寻
  • 这一类人最多,根据就是吴江边上的船翁,本可以帮项羽逃脱追杀,回到家乡东山再起,但是项羽放弃了,像男人一样扛起了失败的责任 。可笑!
    不说战场上凭空跑过来的船翁身份可疑,就算项羽回到江东,还会有机会吗?他凭借的是项氏家族的底蕴,没有哪个老百姓把他当英雄,项羽何德何能,大家愿意给他当牛做马?
    项氏家族还有底蕴可用吗?我们看看结局:
    看见没,项羽其实早就众叛亲离,很多项氏家族的人,都投进了刘邦的怀抱 。项羽假如回到家乡,结果无非便宜的不是吕马童等五人,而是自己族人罢了!
    同是起陇亩之中的项羽和刘邦 刘邦项羽

    文章插图
    自杀是项羽最体面的归宿,跟气节没有一毛钱联系,别跟着诗人们无病呻吟!
    结束语吕马童,就是参与分尸项羽,五个人中的一个(是不是五次屠城的报应?),获封中水侯 。项羽称其为“老朋友”,看起来这个吕马童原本也在项羽帐下效力 。
    哎呀,小项你也太衰了,韩信是你部下,英布是你部下,陈平是你部下,项伯是你叔,项项是你族人,还有一堆诸侯王,都背你而去 。唯有一个范增,还被你贬死,你这头怪兽,活该被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