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网红”月收入仅数千元?网络主播行业固化玩家们何去何从( 二 )


文章插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B站UP主林晨 , 在疫情初期武汉刚“封城”的时候 , 他的一段视频全网播放量达到八百多万 , 几乎是最早关注“封城”情况的主播 。
就在林晨一系列视频火了之后 , 他与一家MCN机构签订了一份独家商务协议 。但据林晨本人所述 , 这是一份极不平等的协议 , 没有底薪、不交社保 , 不允许和其他公司签约或合作 , 协议对他而言“只有义务 , 没有权利” , 他如果违约要缴纳300万的违约金 。
供需极度不平衡 , 导致行业“污名化”
当“小网红”们陷入苦于被MCN机构压榨而投诉无门且解约难时 , 硬币的另一面 , 越来越多的“大网红”正在抛弃MCN机构 。
于2021年10月4日在抖音发布第一条视频 , 短短两个月粉丝数即达到1662万人、平均每天涨粉近40万的“张同学”曾当众表示 , 自己没有任何团队支持 , 拍摄剪辑全靠自己 。
他表示有机构愿意每年出500万元买断他的账号运营权 , 但被他拒绝了 。
“这些大网红们 , 一不缺资源、二不缺粉丝流量 , 他们为什么还要MCN机构进来分一杯羹呢?” 李帅对采访人员说道 。
不仅新生代超人气网红在逐渐抛弃MCN机构 , 那些机构们一手培养起来的头部主播 , 由于利益纠葛 , 也在和MCN们划清界限 , 利益分配仍旧是其中最为本质的问题 。
“网红天花板”李子柒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
2021年10月末 ,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 , 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子柒”)与刘同明、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微念”)新增立案信息 , 四川子柒为一审原告 。这也意味着 , 李子柒正式将所属 MCN 机构微念告上法庭 。
在此之前 , 2021年10月14日 , 有媒体发表了一篇 " 微念投资方人士:李子柒确与其经纪公司有矛盾 " 的报道 。
报道称 , 李子柒跟微念在利益分配上产生了分歧 。
李帅指出:“一些能力较强 , 且有粉丝基础的部分大网红 , 事业开始时可能因为求稳等因素 , 比如需要有人给他发工资 , 或者有人帮他打理一些事情等等 , 签约了MCN机构 。待到羽翼丰满之时 , 这些头部网红认为自己对公司的贡献在逐渐加大 , 他们认为 , 我一个人一年能卖10个亿销量 , 为何还要和你玩 , 所以胃口也变得更大 , 要股权、要涨薪 。”
谈得拢 , 机构让步 , 网红入股成为公司联合创始人 , 掌握更大的话语权;谈不拢 , 只好如同微念和李子柒一样 , 因利益纠纷闹得两败俱伤 。
“这种供需不平衡 , 是目前网红、MCN机构被污名化最为本质的原因 。”李帅对采访人员说道 。
他还介绍 , 能挣到钱、拉到客户的大IP , 很多已经在和MCN公司划清界线;而那些挣不到钱 , 缺乏经验又想要一步登天的“小网红” , 才会选择接受MCN机构的孵化 。
但大型且正规的MCN机构并不会和一些完全没有经验、只凭借一身热血就想跻身网红行业的“小白”签约 , 因为从投入产出比角度考虑 , 这是一门非常不划算的生意 。
所以只有小型MCN机构才会和很多有着“网红梦”的应届毕业生签约 , 他们中的很多人再通过灰色手段盈利 。
这是业内屡屡传出“小网红被MCN机构克扣工资、网红被压榨、天价违约金”的最根本原因 。
受访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透露 , 这道题的其中一个解法是 , 部分MCN机构选择和一些二三线或者过气明星签约 , 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粉丝基础 , 但不懂互联网玩法 , 正好可以和MCN机构形成互补 。
比如前冬奥会冠军王濛在一次采访中透露 , 自己卸任国家队教练之后做了一个体育MCN , 只面向运动员招募 , 如果是有一定名气的运动员就会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商业价值 , 如果是一些没能获得知名度的运动员 , 会招过来做一些幕后的摄像、中控等工作 , 解决他们退役之后面临的再就业问题 。
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