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这种植物,少数农村孩子不陌生,但大多数城里的孩子却没见过这种植物,对葫芦的了解只停留在图画、电视剧,或者工艺店的柜台上,只见过葫芦的果实,却没见过生长中的葫芦植株 。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要对葫芦进行了解 。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葫芦是一种属于葫芦科的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藤蔓和叶片上有软毛,夏秋开白色花,雌雄同株,葫芦的藤可达15米长,果子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 。
文章插图
葫芦喜欢温暖、避风的环境,新鲜的葫芦皮嫩绿,果肉白色,果实也被称为葫芦,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 。葫芦果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果实有棒状、瓢状、海豚状、壶状等 。现在人们种植葫芦除了食用外,多数人种植葫芦只是为了观赏 。古时候人们种植葫芦,主要是为了把葫芦晒干,将里面掏空,做盛放东西的物件或者舀水的器具 。
据说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 。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 。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就这样,这件事一下子传了开来,后来人们依据这诗句,引出了“照葫芦画瓢”的说法,成了用来比喻照样子模仿的成语 。
文章插图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需要认识的生字有11个,其中“藤、盯”是后鼻音,“葫芦”的“芦”在该词语中读轻声 。在识记生字时切记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中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 。我们可以根据结构进行分类,“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的字 。我们还可以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葫、芦、藤”是草字头,都和植物有关 。“怪、慢”两个字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也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对“葫、芦、感、蚜、盯、谢”进行记忆 。“赛”一词我们可以和前一课学习过的“寒”字进行比较,通过对字形的比较进行识记 。这些字也可以在学习课文时结合句子进行识记 。
文章插图
在要求书写的8个汉字当中,需要注意的有这几个字,“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舒展 。“邻”的第二笔,捺要写成点,“阝”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要一笔写成,另外在书写时千万记住“令”下面一点不要丢 。
《我要的是葫芦》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了葫芦良好的长势“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此句读完,我们有一种葫芦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然后再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每天都要求看几次”这两句,稍加思考不难感悟出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和对丰收的喜悦 。
然而,在葫芦生长的过程中叶子上出现了蚜虫,但种葫芦人却不以为然对蚜虫视而不见,“有几个小虫子怕什么?”他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眼睛里没有叶子更没有蚜虫,在邻居催促他“快治一治”的时候,他却对虫子表现了不屑,“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要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从他对邻居的态度和对话中不难看出,他是个无知的人,更是个自以为是的人 。后来蚜虫越来越多,葫芦越来越小,直到“小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他才在难过、后悔中明白了过来,葫芦的叶子没了,葫芦就会无法生长 。至此,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下子揭示了出来,原来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要联系的看问题 。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
文章插图
这篇课文语言特别精炼,句子特点特别突出,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句和反问句 。如“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长了蚜虫,快治一治吧!”这些感叹句有抒发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对葫芦充满希望的,也有表达邻居对葫芦的担忧,催促种葫芦人治虫的 。再如反问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则通过种葫芦人的问话,反映出了他的无知 。在学习课文时,联系上下文,抓住这些句子去思考,对课文的理解,人物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
- 差组词组 差组词组词语
- 鸯组词语 鸳组词组成语
- 燕组词组 燕组词组和拼音和部首大字
- 写黄山含数字的成语有哪些
- 写几个AABC式的四字成语
- 写几个带山的四字成语
- 写几个带有酒字的成语
- 写几个带有心字的成语
- 写几个描写比赛场面的成语
- 写雨优美词语或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