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翻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名句的诞生
常记溪亭日暮,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渴望回到船上,误藕1深处 。争渡2,争渡,惊起一滩鸥鹭3 。
——李清照·如梦令
完整理解名句
1﹒藕花:芙蕖、荷花 。2﹒争渡:形容欲夺路而归的样子 。3﹒鸥鹭:海鸥与鹭鸶 。
我经常回忆过去,在西亭欣赏日落,啜饮一点葡萄酒、醉到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 。玩得开心了就想划回去,却不小心误入了茂密的莲花丛 。欲从中划出去、划出去,却扰得湖中一群海鸥、鹤惊慌地拍打着翅膀 。
名句的故事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阕词,写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风流故事,记录她醉酒后顽皮的样子,不知是真的醉酒抑或是兀自陶醉,让她高兴忘归,误入荷塘 。不期而来的际遇,她并不惊讶、不害怕,相反,我乐在其中,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她的行为给池塘里的鸟儿带来的困惑 。整首词笔调轻松、活泼,动感流畅自然、充满兴趣,就像眼前的一出小戏,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跃然纸上,让人读之不禁会心一笑、玩得太开心了,以至于忘了回家 。
等待她的李清照,不只是一个人旅行、尽兴而归,在公共场合喝酒,当时人们把它视为特立独行,但是她不介意,自在而快捷,是诗中所含 。与当时的其他女同胞相比,其“正常”的规范是:“婢女和嫔妃不得无故离开中门,只让铃响,孩子里里外外就过去了 。”这个礼制是著名的司马光制定的,如果没有紧急修理,就问你的仆人,不要进入内院,且院内女眷不得任意外出露脸,即便要通传奴仆,也仅能以铃声为递;由后世书香门第传承,而且以后越发展越窄 。所幸李家并不坚守这种无谓的礼教,所以李清照才能够像男孩子一样出去玩,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翱翔天地,也在中国文坛保留了一颗闪亮的星星 。
李清照的特殊行为,尚有喝酒一事 。古今文人无不以饮酒为乐,自以为世俗,但是,女性在公共场合饮酒,一般是被世俗所排斥的,特殊行业只有艺妓和妓女,或者特殊节日的闺房可以品酒 。即便同样以女性词闻名的朱淑真,写到酒仍不脱女性贤淑温良之姿,要求少喝、清饮 。然而,在李清照的诗中,书写到关于“酒”课题的词句不亚于男性文人,甚至出现《如梦令》中“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的特殊行径,这一举动在宋朝是令人震惊的 。正因为如此,后来的评论家认为李清照的词不限于“婉约”风,其实也夹有“丈夫气”,有时很英勇、悲慨也夹于柔婉之中 。
历久弥新说名句
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们看到一个小女儿栩栩如生的顽皮情事,捉弄那一群原本在一旁优游自得的海鸥白鹭,仿佛也勾引起儿时的童玩记趣 。历史上除了从小励志的、聪明的童年故事外,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古人儿时的调皮事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就是沈复于《刘福胜记》写于《儿时记趣》一文,以赤子之心观看自然万物,洞察力和想象力,让他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看他是怎么抓蚊子放进蚊帐的,用烟熏之,让这些蚊子像故事里的白鹤爬上云端 。又或者常在土墙边,观看昆虫杂斗,正在兴头上不巧逢遇庞然大物,拔山倒树的癞虾蟆,其实我一吐舌头就吃了两条虫子,回过神来生气,“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种童稚举动,是否也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相同的想法?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翻译】现代作家冰心,看了一场儿童戏剧表演后,写短篇小说的评论,其中就曾回忆:“记得我自己小的时候,观察蚂蚁的移动,就会津津有味地蹲上半天,看两个交叉来往的队伍,它们匆忙地用触角互相触碰,匆匆忙忙各奔东西 。那时我觉得,可惜自己听不见也不懂得它们的言语,不然你会知道很多他们搬家的趣事,当我把它们‘拟人化’了以后,我脚边的石块和花草,突然间,他们变高了,蚂蚁社会周围的一切,出奇的美丽和明亮 。”这种想象是饶富趣味的,只有童仆赤子、未受现实洗礼的孩童才能如此看待世界,对一切事物感到不可思议与奇特 。冰心就指出:“孩子是最富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他们最喜欢观察细小的生物,看它们的生活动态,替它们做种种的心理活动,在观察和幻想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正因为如此,儿童可以用比成人更清醒的瞳孔来观察世界,才更能察看到上天赐予人类丰富的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