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秘的湖泊之一,淡水储备巨大而且还生活着海洋的生物

地球上最深的湖
位于西伯利亚东南部的贝加尔湖,是地球上最深的湖(平均深度730米,最深达1620米),拥有世界1/5的淡水,堪称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蓄水池” 。贝加尔湖湖水纯净清澈,最高透明度达到40.2米,除日本的一个湖泊外,居世界第二,贝加尔湖因此又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 。有人估计,贝加尔湖的纯净湖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
贝加尔湖为什么如此纯净清澈?科学家认为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其湖盆的平均深度为730米 。尽管在湖面上经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大浪,但距湖面10米以下的水体却相对宁静,颗粒物在那里不断沉降,直至成为湖底沉积物 。其二,湖中生活着大量的钩虾等端足类动物,这些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和动物尸体,使得贝加尔湖拥有“自我净化”功能 。其三,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等浮游动植物总量相对较少 。
贝加尔湖还以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于世,尤其令人称奇的是,除了众多的特有淡水动物,贝加尔湖中还生活着大量的海豹、鲨鱼、龙虾、海螺等只在海洋中才能见到的动物 。为什么海洋动物会出现在淡水湖中?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争执不休 。
有科学家提出一个假说,认为贝加尔湖在很早以前曾经是“北方的海洋”,后来发生地壳运动,周围高山隆起,它却相对下降,于是形成了湖泊 。随着周围众多的河流流入湖泊,渐渐地,海水被冲淡直至成为淡水,结束了它作为海洋的历史 。在贝加尔湖由海洋变迁为淡水湖的过程中,原来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多数海洋生物都绝灭了,但也有一些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如贝加尔海豹等,慢慢地适应了淡水环境,成为独特的淡水类海洋动物 。也有科学家认为,在地质史上,贝加尔湖曾经与大海相连,海洋生物是从古代的海洋进入贝加尔湖的 。
不过,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指出,5亿多年以来,贝加尔湖地区不曾被海水淹没过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贝加尔湖的形成年代可以追溯至距今约2500万年前的中新世 。在4500万年前,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欧亚板块内部受损的部分形成了一些小的板块,并逐渐与欧亚大陆分开,最终形成了贝加尔裂谷带,而贝加尔湖是其中的一个内陆湖 。他们认为,上述假说不能成立 。
于是,又有科学家提出了新的假说,他们认为,贝加尔湖中的淡水类海洋动物原本生活在海洋中,后来从北冰洋沿着河流进入了贝加尔湖,它们逐渐习惯了在淡水中生活,最终成为淡水湖中的“海洋动物” 。
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他们的理由是,这些海洋生物为什么不在老家呆着,而要游到贝加尔湖来居住呢?他们认为这些所谓的“海洋生物”其实是在贝加尔湖中土生土长的 。当一般的淡水生物进入贝加尔湖的海洋般浩瀚、深邃的新环境后,不断展开生存斗争,产生了适应性变化,身上慢慢出现了与海洋生物类似的典型标志 。关于贝加尔湖中的淡水类海洋生物的起源问题的争议,至今还没有结束 。
天然的生物实验室
在生物学家眼里,深邃清澈的贝加尔湖就像一个天然的生物实验室,湖中既有由远古繁衍至今的物种,又有不断进化出来的新物种 。
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大约1200种动物和1000种水生植物,其中80%是贝加尔湖的特有种类 。在浅水区,生活着藻类植物和20多种开花植物 。在湖湾、环礁及河流三角洲,生长着水草、香蒲、金鱼藻和莎草等 。在深水区,虽然没有开花植物,却有着品种和数量众多的浮游植物,它们多生长在阳光充足的上层湖水 。湖底,是动物群落多样化最为丰富的地方,各种底栖无脊椎动物,如纤毛类动物、海绵动物、蠕虫、线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都生活在这里,它们在净化湖水、保持水质纯净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湖中有数百种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10多米深的浅底泥沙中,只有少数生活在100多米深处 。软体动物是鲟鱼、河鳟、大头鱼及鲇鱼的美食 。
湖中还有许多甲壳类动物,大多生活在湖底,隐藏在石头下面 。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颜色鲜亮,视力敏锐,湖底深处的甲壳类动物则色浅目盲,用长长的触角在湖底搜寻食物 。湖中还有很多片脚类动物,它们属于食腐动物,以无脊椎动物、死鱼以及其他有机物质为食 。
夏天,在湖面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透过清澈的水体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或浅绿或深绿的形态各异的淡水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生活在多岩石的湖底,有的甚至生活在1000米深处 。海绵动物是贝加尔湖鲟鱼的主要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