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翻译五年级

一、原诗: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二、译文:【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翻译五年级】青海湖上乌云密布 , 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 , 玉门雄关 , 远隔千里 , 遥遥相望 。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 , 铠甲磨穿 , 壮志不灭 , 不打败进犯之敌 , 誓不返回家乡 。
三、书写

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翻译五年级

文章插图

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翻译五年级

文章插图

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翻译五年级

文章插图
四、释义:青海:指青海湖 , 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 , 置神威军戍守 。
长云:层层浓云 。
雪山:即祁连山 , 山巅终年积雪 , 故云 。
孤城:即边塞古城 。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 , 在今甘肃敦煌西 。一作“雁门关” 。
破:一作“斩” 。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 , 即鄯善国 ,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 , 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 。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 , 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 。怀疑作者不谙地理 , 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 , 曲为之解者亦有之 。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 。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 。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 , 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 , 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 , 上句是向前极目 , 下句是回望故乡 。这很奇怪 。青海、雪山在前 , 玉门关在后 , 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 , 那不是汉兵 , 倒成胡兵了 。另一说 , 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 , 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 , 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 , 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 , 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 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 , 长云遮蔽 , 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 , 翻过雪山 , 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 , 再往西 , 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在唐代 , 西边有吐蕃 , 北边有突厥 , 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 , 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 。看着青海和玉门关 , 就使 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 , 不由心潮澎湃 。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 , 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 , 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 , 也有边疆环境恶劣 , 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 , 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 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 , 战事之频繁 , 战斗之艰苦 , 敌军之强悍 , 边地之荒凉 , 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 , 冠以“黄沙”二字 , 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  “百战”而至“穿金甲” , 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 , 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但是 , 金甲尽管磨穿 , 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 , 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 , 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