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内部组成

1、盘片:就是存储数据的地方,从图中可以看出,盘片已经被灰色的线条分割成很多小的区域,每一个区域就代表一个扇区;
2、主轴:主轴是由轴承和马达构成的,主要是带动盘片的高速运转,根据马达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速盘区和高速盘区;
3、磁头:它是读取、写入、存储、以及清除数据的,是整个盘的核心部位;
4、音圈马达:这个其实是一个定位马达,它可以带动磁头沿着Z移动到各个磁道上去 。
移动硬盘里面是什么(就是移动硬盘里面是什么)你好知友!
.
移动硬盘主要由外壳、电路板(控制芯片、数据和电源接口)和笔记本硬盘三大部分组成 。
1、外壳:
硬盘外壳一般是铝合金或者塑料材质,一些厂商在外壳和硬盘之间填充了一些防震材质 。好的硬盘外壳可以起到抗压、抗震、防静电、防摔、防潮、散热等作用 。一般来说,金属外壳的抗压和散热性能比较好,而塑料外壳在抗震性方面相对更好一些.
2、芯片:
移动硬盘的控制芯片读写性能 。目前控制芯片主要分高、中、低三个档次 。高端控制芯片:美国赛普拉斯公司出品的Cypress ISD300A1(原为ISD公司后被Cypress直接关系到它的公司收购)、日本NEC公司出品的NECμPD720133 。特点:产量小,价格贵,很少买得到,是发烧友的首选 。中端控制芯片:美国赛普拉斯公司出品的CY7C68300B(低功耗高速度,可以算是由原ISD公司的经典产品ISD300A控制芯片二次开发得来)、台湾旺玖科技(Prolific)公司出品的PL2507(性能非常不错,合理的价格,高端的速度)、扬智科技 ALi M5621(台湾)、世纪民生 Myson CS8818G(台湾)、创惟科技 GL811E(台湾) 。特点:性能稳定,价格适中 。低端控制芯片:扬智科技 ALi M5642(台湾)、创惟科技 GL811(台湾)、特点:稳定性和数据传输性能相对比较差,但价格低廉,低端组装的硬盘盒一般都选择这类控制芯片,GL811:虽然这款产品在2002年1月获得USB-IF的认证,但是问题不少,尤其GL811-24以前的版本问题尤其明显 。一是由于它兼容性差:在nForce芯片组和VIA芯片组的主板上会有不兼容问题;二是在大数据流写入的情况下,经常会报“写入延缓出错”,硬盘在写入过程中和主机断开,主机找不到原来的盘符;三是性能低下,速度逊于其他芯片 。而Ali 5642芯片据说用在某些高速盘上会不兼容 。
市场上中端移动硬盘盒基本都采用ALi M5621芯片,产品性能不错,兼容性较好 。而廉价的移动硬盘盒则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GL811芯片,性能上的缺陷加上粗劣的做工,此类产品问题较多 。比如假冒的IBM移动硬盘盒就是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GL811芯片,性能品质相差很多 。ISD300是真正原装IBM移动硬盘盒子采用过的,性能功耗都控制的一流 。
3、接口:
目前移动硬盘常见的数据接口是USB和IEEE1394两种 。USB是目前移动硬盘盒的主流接口方式,也是目前几乎所电脑都有的接口 。目前都是USB2.0标准,其理论传输速度最高达480Mbps(60MB/s),兼容USB1.1 。IEEE1394接口又称Firewire接口(俗称“火线”) 。1394标准又分1394a和1394b 。一般所说的1394通常指1394a标准接口,数据传输速率理论上可达到400Mbps(50MB/s);1394b接口的传输速率理论上最少可达到800Mbps(100MB/s) 。目前IEEE1394接口移动硬盘盒基本上是IEEE1394a标准的,在中国大陆市场英国牛津半导体公司(Oxford Sem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