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形成的效应( 二 )


我们在吃瓜子时,尽管吃了不少的好瓜子,但只要最后吃到了一颗烂瓜子,那么,这次吃瓜子的口味就会全然改变,就会给人留下吃烂瓜子的不好印象 。
在印象心理学中,0分法则也叫烂瓜子效应 。一个人的印象,平时我们虽然只有 1% 的态度不好,但对于与我们交往的人来说,这 1% 不良态度却等于 100% 的不良态度,从而形成了坏的印象 。
这就是著名的“0分法则”,也被称为“100-1=0”定律、烂瓜子效应、1=100效应 。
(在一家餐厅吃饭吃到一颗老鼠屎,以后这辈子应该不会再去了 。)
一个人,如果对其所买的产品满意,Ta会把这种好的感觉告诉给周围的8个人;但如果Ta对所买的产品不满意,Ta会把这种不好的印象至少告诉给周围的20个人 。这种购买心理现象被称为“阿瓜约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拉斐尔·阿瓜约发现提出 。
(在一家餐厅吃饭吃到一颗老鼠屎,回去后要把这件事告诉身边的所有人,然后还要发朋友圈广而告之 。)
以上就是本期我们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收获,更多效应定律大全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持续更新中 。
印象的印象形成的效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初次印象、第一印象;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 。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 。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
(二)光环效应
在形成第一印象时,认知者的好恶评价是重要的要素 。人们初次相见,彼此最先做出的判断是相互喜欢与否 。个体对他人最初的好恶评价极大地影响对他人的总体印象 。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 。例如,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往往会对他的人格品质也倾向于给与肯定评价 。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 。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 。甚至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 。
(三)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些人或事务的看法和观念,就像刻在木板上的图形那样难以更改、抹灭 。比如很多人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致、拘谨,其实真的走南闯北以后,会发现事实上不一定这样 。但很多人的这种刻板观念并不因为新的经验而很快改变 。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
如何理解印象形成中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1)首因效应
“首因”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 。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
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了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 。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他人的日后看法 。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
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留给他人好的第一印象 。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仪表,比如衣着要整洁、服搭配要和谐得体等;其次,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此必须锻炼和提高言谈技能、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
(2)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双方还彼此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随着双方了解的加深,近因效应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 。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是指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以往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 。比如,你一个平凡的老邻居突然做了官,你就会一扫其平凡的印象,对其刮目相看 。再比如,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你的一个好朋友最近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情,你提起他来就只记得他的坏处,完全忘了当初的好处……这一切都是近因效应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