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花的资料 北京市市花是啥

今年春天,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的高级实验师张莹原本计划去往秦岭南麓考察,却因为又一波疫情的来袭而作罢 。
“我之前听说陕南的旬阳发现了一个陕西羽叶报春的种群,一直想着找时机去看一下 。”他说 。
张莹所说的珍稀濒危植物、中国特有物种陕西羽叶报春,尽管在这些年来开遍了他工作的实验室、温室和苗圃,甚至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程度,但他还是想亲身走进秦岭,看看这个叶片似羽毛线条飘逸、心形花瓣整齐向花柱归拢的粉紫色小花,在野外的生长状况 。
在有着“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之称的秦岭里,找寻这个曾匿迹百年的野生植物,其难度并不亚于大海捞针,但同时也是“路虽远行则将至”的实践样本 。陕西羽叶报春从重新被发现到获得保护进而利用的背后,是植物研究与保护者们崇善致美、笃行致远的深厚情怀 。
惊鸿一瞥梦难解
报春花属为报春花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全属的500多个种中我国就有293个,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山地 。其中,羽叶报春因叶缘有类似羽毛的有裂叶而得名,在全球有广泛分布,并不算稀罕物种,但陕西羽叶报春却是个例外 。
“陕西羽叶报春要比迎春花开放得更早 。”张莹说,陕西羽叶报春每年12月开花,直到次年清明后日渐枯萎 。
当然,陕西羽叶报春成为不少植物学家心中“白月光”的主要原因,是它被人类惊鸿一瞥后,在100多年里“玩”起了“消失” 。
1904年2月28日,德国人威廉·菲尔希纳携眷从陕西安康前往西安的途中,在秦岭南麓发现一片正在开花的草本植物,便随手采集制成标本带走 。
作为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秦岭,气候独特、物种丰富,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在地球上体现最集中的区域 。在路途中意外采集到的这一标本,被菲尔希纳带回德国 。柏林植物园的著名分类学家莱茵哈德·克努特在鉴定后,将这新物种按照通行的“林奈双名命名法”,以菲尔希纳这一姓氏的拉丁文转写取名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 filchnerae) 。这是植物学界公认最早的相关记载 。
当时的清王朝风雨飘摇,自然无力组织科学考察团获取更多有关秦岭野生动植物的资料 。而静静躺在柏林的独此一例的陕西羽叶报春标本,在1943年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轰炸,仅留下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幅手绘线稿图 。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再也没有见过这种植物,自然无法采集新的标本重新进行模式指定 。
中外植物学家普遍认为,陕西羽叶报春早已在野外灭绝 。张莹回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读过的一篇专业短文中就提到,陕西羽叶报春和华南虎等一样,是最让国内学界扼腕叹息的十个已灭绝野生物种之一 。
“再不担心它会灭绝了”
工作30年来,张莹一直在为珍稀植物种子库的建立和野生植物的保护而努力 。他和陕西羽叶报春的相遇,是偶然中的必然 。
“多年来,陕西羽叶报春是我们本地植物研究人员心中的一份牵挂 。它流落国外又消失百年的故事,让我们一直感到遗憾 。”张莹说 。
2004年,西安植物园在参与秦巴山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时,就将陕西羽叶报春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但包括张莹在内的多路人马历时数月,几乎走遍陕西省位于秦岭南麓的所有县区,仍没有寻获这一“报春精灵”的下落 。
专家们并没有灰心,之后每次去秦岭山里,都会问问乡亲或亲自走一走,看能不能“奇迹般”地碰上陕西羽叶报春 。
转折发生在2006年 。国内民间植物学家甘启良先生在秦岭南坡余脉上的湖北省竹溪县南部深山,相继采到3株叶片呈羽状全裂的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他将标本寄给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经过鉴定,该物种就是被认为已灭绝的陕西羽叶报春 。
“既然它还存在,就不可能不出现在陕西的地界上 。”张莹说,“既然名字里有‘陕西’两个字,我们就要在陕西把它找到 。”
接下来是近十年“猜猜寻”的过程 。竹溪的发现之后,全国再寻不到陕西羽叶报春的踪影 。张莹在陕西各地动保站、街道镇办布下“眼线”,并和其他野生植物专家、爱好者搭起“天线”,成立QQ群、微信群,约定相互通报新的发现 。
2015年,一篇名为《珍稀濒危植物陕西羽叶报春在陕西重新发现》的论文震惊植物学界 。这源于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任毅和张建强在陕西洋县翁子沟对该物种进行的详细考察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党高弟回忆说,他最早在2009年就已经在翁子沟里看到过陕西羽叶报春的野生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