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大家好,我是星光君 。
最近被问到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重疾险的收益连余额宝都比不上,收益这么低我买来干嘛?”
这个问题的思考角度,十分清奇,但我想可能也是部分朋友都有的疑问,所以特别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解题思路” 。
我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解答:
01 重疾险收益不到2%,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02 收益低,就不买重疾险了?
03 保障和理财该怎么兼顾?
重疾险收益2%上下,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首先我们聊聊这位朋友的实际情况:
男,今年30岁,因为预算充足,所以准备配置保障到终身,能够多次理赔的储蓄型保险 。
看到这里,有朋友会问,什么是储蓄型保险呢?
储蓄型保险简单理解就是,这个保险得病了能拿钱,没得病身故了也能拿钱,就有点像你把钱存起来一样 。
因为有的朋友,不想自己交的钱就白白花掉了,想最后能拿回来,那储蓄型的重疾险就很适合了,它兼顾了保障和储蓄两重功能 。
因为储蓄型保险是铁定能拿到钱的,所以这位朋友就计算了从自己交钱,到80岁身故后拿钱的收益率 。
具体的计算方法也就是excel里面的IRR公式,它能快速地计算出一笔投资的年化收益率 。
文章插图
30岁开始,前30年,每年交费8720年,获得储蓄型保险的保障 。
在50年的持续保障中,没有因为重大疾病出险,到80岁的时候身故,一次性获得50万元的理赔金 。
由此计算出年化收益率为1.81%,而余额宝这段时间(2020.9月)收益率都有2%多了 。
1.81%这个收益率,是明显低于余额宝的,所以会让人产生出买重疾险不划算的错觉 。
收益低,就不买重疾险了?
看完上面的内容,你可能会有疑问:
为什么说是错觉呢?
为什么收益低,还要买重疾险呢?
因为,关注的重点错了 。
把两个特性完全不同的产品,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对比,然后得出一个不靠谱的结论 。
重疾险的特性(重点)在于给被保人财务上的保障,用在对抗重大疾病的极端风险上 。
理财型产品余额宝的特性在于理财赚钱,满足日常灵活用钱的需要时,还能赚点零花钱 。
重疾险交的钱,不会像余额宝那样可以灵活存取 。
余额宝投的钱,也不会在得重疾时像重疾险那样给到赔偿 。
这是两个特性完全不同的产品,一个可以解决人在面对重大疾病的高额治疗费用时的无助和绝望,让人活下去;
一个启蒙了大众的理财意识,可以解决人们日常零钱的理财需求 。
所以,还是回到了我们常说的保险老话“保障的归保障,理财的归理财”,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
那这也解答了我们最开始的问题,重疾险该买还是得买,重疾险的重点在于给到我们的保障,而不是它的收益率 。
文章插图
保障和理财该怎么兼顾?
我们顺着上面保障和理财分开考虑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
首先重疾险除了上面讲到的储蓄型重疾险之外,还有消费型重疾险,也就是出险会赔钱,没出险身故了不会返钱 。
纯给我们做保障用的,所以它的价钱也会更低 。
价钱低了,多出来的钱就可以拿出来做理财,争取更高的收益率 。
也就是把支出分成两块,一块是纯消费型保险的保费,一块是投资理财的资金 。
我简单做了个对比,当下性价比高的,30岁男一款储蓄型、多次赔付保险保费在9000上下的水平 。
但如果把它换成消费型的,同样保终身,多次赔付的保险,保费在6000上下的水平 。
这中间,便多出了3000元的差额,而这3000块,完全可以用作理财 。
从30岁开始,前面30年每年投资3000块,只需要保持5%的年收益率,到了80岁照样也有50多万的资金 。
而5%的收益率,在学习一些基本的投资技能后,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
如果你的理财投资比较厉害,每年就算是7%,到80岁也有109万了 。
文章插图
所以通过把保障和理财分开来做,既有保障,又有了不俗的理财收益,这比单纯只做一个,会好很多 。
最后,也要提醒一句 。
保障和理财,说着还是比较简单的,但真的实际动手了,你会发现这里面还是有着很多的门道和困难的 。
- 蒋凡为什么娶董花花 蒋凡张大奕事件全过程始末
- 奥黛丽赫本为什么不和纪梵希在一起 纪梵希为啥没有跟赫本在一起
- 四大文明古国真的只剩下中国了吗 为什么4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
- 宝宝必备用品清单,新生儿用品购物清单?
- Linux图形界面可以使用,为何还要用命令界面? 为什么linux不用图形界面
- 余额宝今天的钱用掉明天还会有收益吗 余额宝到期收回
- 婴儿面条10大品牌排行,宝宝面条哪个牌子好?
- 没用过苹果笔记本好上手么 为什么有人说真的懂电脑的人反而不会选苹果?
- 零钱通存一块钱收益多少 余额宝和零钱通哪个利息
- 输卵管发育不良,有排卵为什么不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