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本文目录
  •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 2."水则载舟
  • 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 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战国荀子《荀子·王制篇》,原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意思是什么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及意思
是荀子的名言 。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政权看作“舟”,而百姓是“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文章插图
"水则载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荀子的名言 。此句出自《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翻译过来就是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 。荀子认为王者之政是一种用贤罢废、诛恶化民的政治,赏罚分明,可以使人人归于礼义 。处理政事要用礼和法两手 。君王不要事必躬亲,要靠君子治国 。
另外必须明确尊卑等级,使之相互制约 。荀子提出,良好的统治者应具备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的品格和手段,这是他所应做的三件大事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在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 。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 。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 。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这句话是荀子的名言,最早被记载到《荀子·王制》一书当中,后来也被唐太宗使用 。这句话并不能浅显的被理解成水能够运载船的运行,推动船向前行驶,也能够将船推翻 。在这句话中,水和船都是意向,水指的是老百姓,而船指的是君主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就是说君王能够立足,是因为有了子民的拥护,子民的拥护既可以让君王立足,同时也可以把君王推翻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文章插图
1.水则载舟,亦能覆舟的出处
这句话最早被记载在《荀子·王制》一书中,书中的原话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顾名思义,这句话讲的就是君与民之间的关系 。君王的确是古代社会最尊贵的存在,他们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着绝对的任免权 。但是君王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所谓的世代承袭,而是得到了子民的拥护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文章插图
2.唐太宗与魏征高频率使用这句话
这句话原本在荀子的书中记载的是“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后来到了唐太宗口中,就变成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实只是个别字的改变意思没有任何的差别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难得的仁爱君主,他能够爱民如子,查纳雅言,他能够忍受陈子过于激烈的言论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文章插图

唐太宗曾与魏征就治国方面的理论进行了一番商谈 。彼时太宗李世民曾促膝长谈,征询面前的魏征问题:前朝覆灭的原因是何?魏征十分通透的回答说是失了民心 。之后两人的谈论就想到了这句话,将君王比作船,将天下的子民比作汪洋的河水,水是船能够起航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同样水能够载的动船也能够覆得动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