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
“36谋士”系列《上篇》,我们分析了12位谋士,分别为杨修、张松、许攸、郭图、张昭、诸葛瑾、李肃、黄权、马良、阎圃、蒯越、审配;
“36谋士”系列《中篇》,我们又分析了12位谋士,分别为满宠、阚泽、马谡、桓范、田丰、卫瓘、李儒、刘晔、陈宫、陈登、法正、徐庶 。
本文摘要:
本文为“36谋士”系列的《下篇》,或者说终极篇章,涉及到的12位谋士分别为曹魏阵营的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蜀汉阵营的诸葛亮、庞统,东吴阵营的周瑜、鲁肃、陆逊,以及西晋阵营的司马懿 。
长文警告:本文七千余字,但绝非裹脚布,而是有筋有肉、有荤有素,您可以浊酒一壶,惬意阅读 。
在终极排名开启之前,我们需要对“评判标准”重新进行明确定义,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
如果要综合评判一位谋士的能力,大致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略>谋>计 。这一条是从计谋策略的角度来讲,国家级战略(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荀彧的挟天子),区域性谋划(比如陆逊示弱关羽、司马懿计赚曹爽等),事件性计策(比如程昱诈骗信、庞统鸿门宴),这是三个高低立现的层面,必须分级划分 。
2.谋国>谋家>谋身 。这一条是从谋士本身的初衷来讲,也就是说,为国家(或主公前途)谋发展,为小家(或家族利益)谋前景,为自身谋出路,这三种初衷的立意高低有所不同,也不能同等对待 。例如陈登、蒯越、张昭,他们也称得上知谋善变,但都是以本家或当地士族的利益为根本,因此算不上顶级谋士;至于杨松、郭图、许攸等人,他们从来只是考虑自身的利益,太没有职业操守了,甚至算不上合格的谋士 。
3.主要依据 。献计献策的次数多寡;计策的执行率和正确率;所斩获的功劳和贡献,均为重要参数 。
4.统帅能力 。之所以将统帅能力考量在内,是因为它能反应统帅的各项综合能力,比如对国家的引领、对三军的统御、对形式的预判、对敌我的分析、用兵之调度、知人之善任、执行力度、管理能力等 。
5.忠诚度 。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参数,如果谋士都像卖主求荣的张松一样,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6.其他参考 。比如书中的评语、别人的评价等 。
好了,排名正式开始 。
第12.鲁肃 。
鲁肃的主要表现如下:
1.为孙权提出了“榻上对”,原文引用如下:
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 。
2.鲁肃是鹰派,强势主战,并协助周瑜说服孙权 。
3.主动与刘备接洽,并引诸葛亮至江东,最终促成了孙刘联合 。
4.被诸葛亮忽悠,为刘备担保,将荆州外借,但此后多次讨要不成,让自己陷于两难的境地 。
文章插图
在演义中,鲁肃被黑惨了,他的形象就是一位忠厚老实的长者,在诸葛亮面前,他不是被蒙在鼓里就是一惊一乍,在刘备面前,他的古道热肠也总是被恶意利用,在关羽面前,他却成了被拽在手中的超级陪衬 。
鲁肃虽然献计不多,但他献出的都是谋国之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榻上对”甚至可以媲美“隆中对” 。孙权对于鲁肃的评价为“二长一短”,其中“二长”即为榻上对、力主抗曹,而“一短”则是借荆州,但整体来讲,“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 。
第11.庞统 。
庞统的主要表现如下:
1.献连环计 。但客观地讲,该计策并不太高明,徐庶一眼就看破了,而程昱、荀攸也看破了,只是曹操被蒙蔽而已,而程昱二人又不敢据理力争 。
文章插图
2.为徐庶献计,让徐庶全身而退 。
3.极力建议刘备取西川,“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 。
4.鸿门宴事件 。庞统劝刘备谋杀刘璋,不被接纳,于是在涪城相会时,庞统主导了鸿门宴事件,在刘备尚不知情的前提下,庞统对魏延说,“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于是魏延上前舞剑,不过立即被张任识破 。庞统有点僭越了,而这场闹剧也被刘备呵斥而退 。
5.提出“攻蜀三策” 。在二刘决裂后,庞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为“选精兵径袭成都”,但刘备认为操之过急;下策为“回荆州徐图进取”,这个等于没说;中策为设计擒杀杨怀、高沛,“先取涪城,后向成都” 。刘备最终选择了中策,也最终成功夺取了益州 。
- 盘点三国志的玩法和思路 三国曹操传详细攻略大全
- 女生口中的绿茶是什么意思- 绿茶是什么意思,说女人是绿茶是什么意思
- 传统教育中的六艺 君子除了有六艺还有什么要学的
- 说说你心目中的女神是谁,为什么喜欢她呢
-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何始终无法统一三国
- 一些农村光棍多、娶妻难,80后和90后中的单身男青年该如何脱单
- 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和谁坐在草船上
- 你心中的历史汉奸前三是谁危害之大、排名第一的是谁
- 疫情中的英国留学生回国
- 青豆炒什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