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内容简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简书

蛤蟆先生是一个童年被原生家庭伤害过,对周围人的看法和感情异常敏感的蛤蟆 。
他得了抑郁症,在河鼠、鼹鼠、獾的驱使下,去看了心理医生苍鹭,在疗愈的过程中,他慢慢地发现了内心的一些问题,开始正面自己,专注当下 。

如今有多少抑郁情结是隐藏在大家看不到的嬉笑下 。珍惜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的朋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内心是否有在承受着其他的痛苦和压力 。
如果你感受到了他们的情绪不对,一定要第一时间跟他们站在一起,帮助他们疏导情绪 。
苍鹭问蛤蟆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自愿来的?”
如果主观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那就永远不可能得到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自由 。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 。
如果不能直面自己的问题,不是出于主观能动性去尝试了解自己、剖析自己的内心情感,那就不会得到真正的答案 。
不只是心理咨询的过程,任何你遇到的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不要做“巨婴”,这才是一个人真正长大成熟的表现 。
苍鹭问蛤蟆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感觉怎么样?”
很多人都不懂得向自己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直面自己内心的感受 。现代社会剧烈的竞争性,总会让一些内心脆弱的人变得容易自我怀疑 。他们从来没有对自我分析感兴趣过,所以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内心的状态 。
对自己提问,是一种能力 。
苍鹭问蛤蟆的第三个问题是“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
当事情发生时,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当时的表现如何,当时的内心状态如何,感受如何 。
蛤蟆在对待朋友的表现上是:大家对他生气时,他就会不自在,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他就行 。
人总是容易迷失在“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里,要学会课题分离,怎么做自己是自己的课题,他人怎么看待你,是他人的课题,你只要管好自己的课题就足够了,否则就会增添烦恼 。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不易的,从儿童到大人,是一个逐渐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过程 。
儿童时期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 。我很庆幸自己童年时,父母对我很关注,也很尊重我的个人选择 。但我身边就有一些朋友,因为儿童时期受到的一些冷落或者暴力,而导致情感上往往不能向别人敞开心扉,甚至有些自卑感 。
很多人在慢慢长大的过程,发现自己的父母渐渐懂的没有自己多,甚至他们原来教自己的那一套是错误的,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排斥父母的教导 。
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不是有一个梗这么说过吗:“我们时代的进步就是年轻人不爱听上一代人的话” 。
但你要意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同时要做到尊重你的父母,但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
要学会理解自己、跟自己和解 。
尝试和自己的情绪和解,如果你是一个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哭鼻子的人,也别因此感觉到自卑,哭鼻子也是一种情绪上的的宣泄 。
你需要做的是接受这样的自己,但同时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看看究竟是哪些事引起的悲伤情绪,再想办法让自己从这些事里抽离出来,关注自己的成长的可能性 。而不是一味逃避面对自己 。
从依赖他人变为依赖自己,主观上认可并实践自己的想法,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
我们经常表达愤怒,但我们很少能做到倾听他人 。
倾听是沟通和共情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个人如果没有倾听他人的能力,就永远不可能了解他人的想法,获得他人的尊重 。
如果任何不同或相反的观点出来,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接受并研究,而是不自主地认为跟自己的观点不同,那就是错误的,就要打压,那将固步自封,何谈进步 。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
这让我想到了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
也想到了苏格拉底这位哲人的“助产术” 。苏格拉底游走在城邦之中,给遇到的每一个人提问题,想办法让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心 。想办法让他们开始学会思辨,这就是人类自我发展的进步所在 。
最后的话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主要的话题就是通过“向内求”、主动探索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尊重自己的真实内心 。
而只有学会尊重自己,才能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才能做到生活中的高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