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刘姐会愁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 二 )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
此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惠崇春江晚景》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 。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 。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
【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刘姐会愁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
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 。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 。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 。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