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的士大夫崖山投海,而大明只有”水太凉”( 二 )


到时生灵涂炭死伤无数,也未必能守得住孤城 。就算守住了,一座孤城也没法活下来 。相反开城投降,免却杀戮,即使钱谦益自己背负千古骂名,又箅得了什么呢?
于是为了保全自己姓名,为了施展抱负,为了生灵免受涂炭,钱谦益向清朝政府低下了髙贵的头烦 。
那么为什么已经投降的钱谦益最后还在投降五个月后向上级递交退休信,最后参与到反清复明的行动中,再次变节呢?
原因也很简单,清政府让他失望了,钱谦益降清后并没有得到淸廷信任和重用 。
顺治三年(1646年),他被授予秘书院学士兼礼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总编辑,而实际上,这一官职不过是济廷用来装饰门而的闲职而巳 。“入什拜相”的梦想又一次破灭 。使钱谦益对清廷失去信心 。

为什么宋的士大夫崖山投海,而大明只有”水太凉”

文章插图
加上被指大节有亏,同僚、亲友对他叛降行为的鄙视,让他的良心备受煎熬 。
没有人体会到他对百姓的付出,没有人体会到他对仕途的追求,也没有人体会到他深深的忏悔
最后他只能投向反淸复明的队伍,只希望挽回自己的错误,挽回自己的名节,这从他离开清廷南归途中所作的诗文都有体现 。
他在 “临觞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等诗文中不时流露出沧桑之感 。
而“两见仙人泣露盘”,就是指明朝灭亡与南明弘光朝的灭亡,这种发自肺腑的反思,充溢于钱谦益后来的作品之中,
“水太凉,不能下”是钱谦益变节托词,却他经过多次利益分析思考最终作出的决定 。这是他个人的大污点,但对民众而言,不失为一件幸事 。两度变节,其人格确有缺陷,但其本质却是以民为先,这倒是不能抹灭的事实 。
只是一句“水太凉,不能下”却让他成为明朝士大夫的笑话代表,最后被口诛笔伐直到现在 。
至于问题所问的,为何宋代士大夫如此刚烈,明朝士大夫如此不堪,原因很好回答,因为元朝的存在啊?元代以前,中国的文化是博然兴盛的,人文情怀也是最高涨的时候,经过蒙古灭宋战争,人文精神的火种被元朝消灭殆尽,中国文化开始转而变成痞化!
痞化的含义就是生存论,因为生存而丢弃所有,这貌似也成为中国现阶段的精神内核 。而曾经的高洁和勇气就在大多数文人中流失,他们开始精于算计,于是明代的文人风骨当然不如宋代人,也就成了定论 。
不得不说宋人在民族气节上高出晚明的将领,对比晚明的集体投降,不过仔细分析后也能理解一二,第一,晚明风雨漂摇,关内有成群的农民起义军,在后方攻城拔寨,关外有虎视眈眈的后金军,国库空虚,灾害连连,如果换位思考就能体会,正所谓后方不稳,前方军心必定不稳,这是兵家大忌,后方不稳最易导致钱粮军需补给不能及时到位,打仗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崇祯帝被农民起义军逼上煤山上吊而亡后,更使得前方将领更觉得大势已去,后勤补给断绝,军心必乱,这也是为什么明朝那么多带兵将领成批成建制投降的原因,当然对于满清由于是小民族,兵力有限,正是用人之际也是对投降将领持欢迎态度,等四海平定后,再兔死狗烹也不迟,看后期满清也确实是那么干的,以削藩逼三王反,各个击破,非我族内,其心必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