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温怎么计算

在计算积温时,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所谓活动积温,就是把髙于作物生长起点温度的活动温度累加起来 。
如水稻要求日平均气温10℃以上才能生长,则10℃为水稻生长的起点温度,高于10℃的日平均气温称为活动温度,生长季内每天活动温度相加的总和即为活动积温 。
如某1天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3.0℃、11.5℃、9.8℃、12.7℃、 14.4℃,把其中四天的活动温度相加:13.0 + 11.5+12.7 + 14.4 =51.6℃.日,即为该五天的活动积温,其中低于10℃或刚好10℃的不加入 。把10℃以上的平均气温减去生长起点,温度10℃,即为有效温度 。把有效温度累加起来即为有效积温 。
如上述五天的平均气温,计算其有效积温为:3.0 + 1.5+2.7+4.4=11.6℃.日 。有效积温是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积极影响的温度,它反映水稻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比活动积温更接近实际情况,所以在生产中一般用有效积温的较多 。
高中地理怎么算积温?积温分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地积温、日积温等 。
各种积温的计算方法:
①活动积温 。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Aa),适用于大量资料的计算,多在农业气候研究中运用,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堟i为生育期内每日平均气温,i=1,2…n 。n为该生育时段的天数 。计算时从进入该生育时期的第2天算起 。
②有效积温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 。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简称A值) 。其中不包含低于B值的温度,所以更能表征生物有机体生育所需要的热量 。多应用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的计算 。
根据上式,可以利用农业气象平行观测资料,用最小二乘法、图解法或实验方法确定A、B值 。
【积温怎么计算】③其他积温 。冬季零下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负积温,表示严寒程度,用于分析越冬作物冻害 。日平均土壤温度或泥温的累加称为地积温,用以研究作物苗期问题及水稻冷害等 。逐日白天平均温度的累加称日积温,用以研究某些对白天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的热量条件 。
积温的计算公式鸡西的积温2300-2500 ℃
2010年的积温是2460 ℃
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
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以〔度·日〕为单位 。
通常使用的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①活动积温(一般简称积温 ) 。为大于某一临界温度值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如日平均气温≥0℃的活动积温和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等 。某种作物完成某一生长发育阶段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积温为一相对固定值 。②有效积温 。扣除生物学下限温度(有时同时扣除生物学上限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效的那部分温度的总和 。即扣除对作物有热害和冷害的部分,使热量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更趋一致 。此外,还有计算日平均气温 <0℃的日平均气温总和 ——负积温,以研究作物越冬的抗寒能力和作物(如冬小麦)经受寒冷锻炼的程度 。
积温作为表征地区热量的标尺,常作为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以衡量该地区的热量条件能满足何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一个地方的积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日表示 。
1735年法国的德列奥米尔首次发现植物完成其生命周期,要求一定的积温,即植物从播种到成熟,要求一定量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 。1837年,法国的J.B.布森戈用发育时期的天数乘其间日平均温度的方法计算了各类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要的“热总量”,称之为“度·日”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广泛使用,其后在中国农业气象工作中也广为应用 。
净效积温计算方法净效积温计算方法: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简称A值) 。其中不包含低于N值的温度,所以更能表征生物有机体生育所需要的热量K,多应用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T的计算:
1、K:植物完成某阶段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用“日度”表示 。
2、N:发育历期,即完成某阶段发育所需要的天数 。
3、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 。